第10章 第一章:石破天驚(第三節)(10)(1 / 2)

第三節:昔日舊鄉逢斯人,他年遭遇可料定。

(10)

這個現在隻能稱為“村子”的集鎮,看上去確實隻有幾十戶人家,由於建築雜亂無章又破爛低矮,所以這穀地看上去竟顯得要比易銘那時寬敞不少。兩旁的山脈,樹木濃密,中間則是大片開墾了的耕地。

李千秋在後麵不斷叮囑易銘,說一會兒可能有些稀奇古怪的事,要易銘多看少說,以免麻煩。易銘深知,前路未卜,充滿變數,何況到現在為止,易銘對於發生之事還不很確信。所以他連連稱是,牢牢記住了李千秋的話,決定看看又會有什麼古怪的事情發生。

夕陽西下,隱藏在一片淡積雲裏,那片雲色彩紅豔、絢麗多變。易銘知道,這接下來幾天照樣是晴空萬裏的天氣。想到這孫子拖著他來了這麼一趟時空旅行,卻回到了1648年的6月,他就忍不住要抱怨,他心裏想:這孫子應當在月份上作點調整多好?比如回到1648年的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萬木複蘇、花團錦簇、氣候宜人。抑或金秋十月也行呀,比起這熱死人的季節不好上百倍嗎?在這烈日炎炎的盛夏裏,這鬼天氣讓易銘感覺走起路來,那一身行頭貼在皮膚上,實在熱得讓他受不了。他就想:這古人就是囉嗦,其實穿著這一身什麼活兒都幹不了,何況也真不好看。

沿小路走了一段,易銘就更加確定李千秋所言非虛,遠處山形地勢,的確是熟悉的摸樣。這東邊和西邊是兩列南高北低的山脈,中間是低丘和壩子,更似一個穀地,小河自南向北蜿蜒流過,正是自己家鄉無疑。走著走著,意識到身處的位置在他那個時代應該有幾戶人家的,並且公路就在不遠處。再到前麵應該是易銘讀過的學校,但眼下是一片長得綠油油的稻子,又走近了些後,易銘看見稀稀拉拉分布著幾十處木瓦房和茅草房,有幾棟房子的牆身是粘土夯築的。

茅草粘土房易銘可並不陌生,他小時候老家都還有不少這樣的土牆房子。他再次看了看前方,這集鎮確實不成樣子,連街道的雛形都未能呈現。至於他那時候的醫院、政府、郵局、學校、農貿市場等,則樣樣難尋蹤跡。易銘想到幾百年後,這鎮上熙熙攘攘地生活著兩三千號人,不由得感慨萬分。

到了原本應是最為繁華的那一段地界,易銘就看見了幾十步外站立著十幾個奇形怪狀的男子,又仔細一個個看了,卻讓他真正感覺恍若隔世。因為在易銘眼裏,這些男子的著裝隻在電影或電視裏出現過。這十幾個人的頭發跟從來沒有剪過似的,由於太長,所以挽在頭頂,打了一個“結”。這些人均不修邊幅,胡子拉碴,以至於看上去顯得邋裏邋遢的。他們均穿著一身交領的上衣,下擺過膝,倒還整齊劃一。易銘再次看了,心裏替他們感慨:就這樣的裝束要是幹起農活來,恐怕是很費事的。易銘反觀自己的著裝,再看了看那些人的衣著,發現那些人衣著的麵料也不是怎麼好,好像是土布,成色又大多偏舊。在這夏季裏,易銘完全可以想象,像他們這樣穿得太多太緊,如果不愛洗澡的話,身上肯定會酸臭無比。想到這裏,易銘不禁為他們感到一陣的頭皮發麻。

但易銘注意到這些人並不像是普通的農民,因為他們每人背上都背著一杆步槍,那步槍活像戰爭電影上的“三八大蓋”或“漢陽造”,腰間也別有一把刀,易銘惶惑不已,心裏頭在嘀咕:看來李千秋哄我,這明代會有步槍嗎?

他隻想想,卻一言不發,隨著李千秋身後,兩個朝這些人走了過去。

看到李千秋和易銘二人走近了,這十幾人忽然整齊跪下,兩手合偮,高聲朗道:“小的參見主公、軍師大人!”然後雙手伏地,頭也觸及地麵,算是給兩人叩頭。

然而這群人說的都是些北方口音,稱他二人為“軍師”和“主公”,這讓易銘想不穿、猜不透,更摸不著頭腦。

話說完,十幾人卻猶自跪著紋絲不動,李千秋大大咧咧地說道:“都起來吧!”那些人聽罷乖乖站起身,然後畢恭畢敬站在了兩邊。

李千秋看見易銘在那兒呆呆發愣,好像弄不懂眼前發生的事,就又吩咐那些人說道:“你們好久沒有見過主公,去給主公再磕個頭吧!”易銘驚異看見,這些家夥圍過來撲通跪在他麵前,異口同聲說道:“小的拜見主公。”

易銘困惑不已,不知如何是好,感覺這一切像是在演戲,他心裏想:怎麼這會兒自己就成了他們的主公了?他對於這種隻在古代才有的稱謂,現在安在自己身上,顯得不倫不類、異古稀奇,覺得很是搞笑。

易銘想了想頓時醒悟過來,李千秋自個兒下山原來是作了安排的,這些人明顯是他吩咐了在這裏列隊迎接他倆,易銘萬萬想不到:自己初來乍到,竟會得到如此的禮遇。他不禁又看看這些人,但見他們對自己和李千秋無比敬重,頭都低著不敢抬。他覺得奇怪:這些人為什麼稱呼自己為“主公?”易銘不勝惶惑,他覺得事情有些蹊蹺,這些人好像見過他並且都認識他很久一般,這種感覺更讓他驚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