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三章:離奇真相(第十一節)(25)(1 / 3)

第三章:離奇真相

第十一節:緣何生人是故人,待理從頭為至親。

(25)

日頭上了三竿,太陽曬屁股,易銘踢翻了薄被,卻沒有起床的意思。這可難壞了院裏眾人,那韓知禮、楊明義在窗外小心提醒了兩次,見易銘翻來覆去睡回籠覺,兩個無可奈何,不敢再言語。這兩個隻好央求怡晴去叫,怡晴亦是不敢。好在李千秋這時領著眾人,一行吵吵鬧鬧,已到院門。這三人趕忙跑去,如實稟報了,李千秋聽了,不禁皺眉又搖搖頭,他走到易銘窗外,伸出手,狠勁拍打著窗欞。

易銘床上懶懶問了一聲,聽得是李千秋聲音,雖然極不情願,他也隻好穿上衣服,半晌,才開門走了出來。卻見李千秋及李馬丁、範曠等,文武百官,早就在院子裏,或坐或站,等得心急火燎。

易銘仍舊未睡醒,哈欠連連,伸著懶腰,眾目睽睽之下,踢腿壓腿、扭動身軀,又玩兒了幾個高難度的拉伸的動作。

眾皆俯身長揖,又眾口一詞說道:“主公早!”易銘雙手合抱,左手在外,手心向內,還了個土揖之禮,也叫推手禮,而這個,也是李千秋前頭教他的。他再看了看天上,見天明旦高,竟也有些尷尬,心裏想道:都約莫早上九十點鍾了,怎麼還早?

他隻好對眾人笑笑,有些難堪地說道:“早,早,大家早!”

早有怡情,將一張粗糙的毛巾擠了水遞過來,易銘草草洗了臉,覺得嘴裏不太自在,知道是沒有刷牙的緣故,看樣子,這裏又沒有個牙刷牙膏什麼的。

還是怡晴心細,遞過來一瓷杯水,易銘漱了漱口,他不經意地看了看手裏的瓷杯,但見做工細膩,那上麵水墨天青,畫了一孩童牧牛,牧童騎於牛背吹著笛子,背景為山水人家。易銘兩手把玩,見這瓷杯竟也精致,翻過來看杯底,並無落款。他心想:這玩意不知是哪兒產的?柴、汝、官、哥、鈞、定,要是屬於其中的一種,留到自己時代,則肯定會值不少錢。

易銘又想到:等以後這些爛事結束了,古玩字畫、家具佛像、瓷器銅器,一定多帶一些回去。有機會也叫收購些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徐禎卿四大才子的墨寶,都帶回去,給自己時代那些鑒賞家出難題。或送到拍賣行,什麼蘇富比、佳士得、保利、瀚海,每年隻消拍賣一件兩件,管教一輩子花銷都不愁,易銘想著想著,心裏樂開了花。

庭院裏一幹人等,見易銘先是自顧自的伸腰壓腿,又旁若無人洗了臉、漱了口,後來又看著手中茶杯發怔傻笑。這些家夥你看我、我看你,麵麵相覷、疑竇叢生,實在搞不懂易銘這戲是唱的哪一出。

李千秋也等得煩了,終於按捺不住,就小心翼翼提醒易銘道:“主公,我們都等你呢!”

易銘回過神來,覺察到自己剛才舉止,有些傻乎乎的失態。他將茶杯遞給怡情,對眾人說道:“哦!好!這就出門嗎?去哪裏?我還沒有吃飯呢!你們呢?都哪些人去?”

李千秋答道:“主公,您請用餐,我等早已用過了。李將軍已安排好了,今日登象山,除了這院子裏的二三十號人,一同前往的還有上百軍士。”

易銘有意無意,說道:“出去爬個山也搞得興師動眾的,至於嗎?”李千秋聽易銘如此一說,竟有些尷尬,隻好解釋說道:“主公,您要出去巡視,這安全是第一位的。”

易銘看了看旁邊的怡晴,又對李千秋說道:“她也去?”李千秋笑道:“這個嘛!主公要誰去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易銘聽他這麼一說,心裏大為滿意,他心想:就你這句話我還樂意聽,我差點忘了自己才是主公啊!

用過早飯,易銘隨這一行百餘人,從縣衙裏列著隊走了出來。前頭有一列馬隊開路,易銘騎著高頭大馬,走在隊伍中間,左右是李千秋和李馬丁,在身後,跟著四五十騎的騎兵。有幾個高舉紅旗,那旗幟中間,寫著一個大大的“李”字。再後麵有百餘個步兵,肩扛漢陽造,大聲喊著口令行進。

這一行旌旗招展,一路招搖過市,引得縣城百姓兩旁圍觀。易銘見男女老少,無不注目看著他,沿街人群,口中都整齊地高聲喊著:“主公英明,義軍神勇”的口號,易銘覺得有意思,這人群喊的口號,恐怕是有人專門教的。

一行人浩浩蕩蕩,出了南門,過了湄水橋,一路向象山蜿蜒前行。

到了山前,因為到山上隻有曲折的石板路,眾皆下馬步行。易銘見石階兩旁樹木高大繁盛,因而光線幽暗,好在天氣晴朗,拾級而上,不太費勁,所以隻用了不足一小時,就來到了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