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第八章:明末四傑(第三十八節)(65)(1 / 2)

第三十八節:舊時文人履新事,書房對策天下計。

(65)

這日易銘正用早膳,黃宗羲、方以智、顧炎武、王夫之四個,不約而同,都趕到易銘府裏來。

幾個見了禮,易銘賜了座,四個剛坐定,易銘決心垂詢一番,他想從年紀大的黃宗羲那兒開始。

易銘看了一眼黃宗羲,問道:“黃先生,你幾位來我黔北,也有些時日了,生活是否習慣?這宗政軍務,都還順利嗎?對我大政方針,有何高見,可暢所欲言,在下當擇其明智,著手施行。我早想找你們請教請教的,前頭事務繁忙,一直不得空,幾位今日正好來了,正好請教請教。黃先生先說吧!”

這黃宗羲等見易銘說的時候,還嘴裏包著湯水,啃著包子饅頭。旁邊還有侍女茶水伺候著,顯得隨意怠慢不嚴肅。所以這黃宗羲心裏又幾分生氣,他不加思索,道:“主公,國之大計,當於廟堂之上,慎而言之,老夫以為,規矩法度,是第一要信守遵行的。”

易銘聽了黃宗羲這一番話,豈有沒聽出來他弦外之音的道理,所以易銘即刻意識到,自己這兒湯湯水水,於國家大事,不分場合,有所不妥。

易銘趕緊吩咐身邊秦會,道:“秦公公,你去叫他們把書房收拾好,我隨後就到,叫外頭聽好了,有人來訪,一律不見,就說我正會商要務,記住了?”

秦會自然記住了,連聲稱:“是!”自下去辦理不提。

這邊易銘帶著黃宗羲等,一路往書房而去。

一行進了書房坐定,易銘劈頭蓋臉就問黃宗羲,說道:“太衝先生,我這一路都在想,先生剛才所說的規矩法度,是何本意,在下願聽先生教誨,還煩請先生細細道來。”

那黃宗羲趕緊說了一句:“不敢!”又道:“主公,老夫以為:這俗話講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語雖淺顯,卻分明道出了至理之所在。主公您看:這世間萬物天地人牲,陰陽五行霜雪雷電,表麵看互不關聯,其實莫不也守著一定的法度。這個,老夫以為:這就是萬物的“理”而已,萬物如此,何況複其他。老夫見天下形勢,主公眼下坐擁兩省,將來稱王稱霸,亦或登極大寶,亦有可期。隻事務淩亂,無規可循,無距可守,老夫鬥膽建言:應及時製定律令,明賞罰,樹規矩,轄地萬民百官,無論文武,從上至下,一體遵行。故明有“大明律”。我川黔兩地,是否也要製定相應刑罰製度,以此約束百官,教化百姓,當為妥當,不知主公以為如何?”

這家夥不說則已,一說便滔滔不絕,讓易銘甚為反感。易銘以為:自己現代社會過來之人,豈有不知這些的重要性,隻是自己眼下事務眾多,還未騰出手來而已,哪有時間精力考慮這些事情。不過,易銘也認識到,這眼前的幾個舊時文人,本就窮酸迂腐到極致,要是你對他幾個說的不以為然的話,這幾個自感受到漠視,立刻就有怨氣,說不定以為他這主公昏聵,聽不進賢良諫言,自個兒文章抒發衝天怨氣,於易銘聲望有損也難說。

易銘還想到,對於這幾個,到了和他們來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的時候了。他決定將自己將來的考慮,一並都講給這幾個。其實這哪裏是他易銘的想法,又無非李千秋生的主意而已。

易銘看了看幾個,這才慢慢說道:“太衝先生及諸位,在下剛才聽了先生一席話,深感有理,為此,在下也夜不成寐、食不甘味。隻我川黔尚還一隅之地,太衝先生所言,雖然切中時弊,但眼下情形,言之尚早。”

易銘說著,就又看了幾人一眼,見幾個均聚精會神,眼睛直愣愣望著他。

易銘又道:“幾位大賢,不遠千裏投我,為我黔府大計,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在下深為感動。諸位所思所想,自然不似在下那些粗魯將領,你等考慮的,都是安邦定國的大事。”

這黃宗羲、顧炎武、方以智及王夫之,均客氣說道:“主公過譽了。”

易銘又道:“其實在下對此思慮甚久,與資政也商議好多回,意見基本一致,隻是時機未到而已。”

這黃宗羲等,真假莫辯,都恍然大悟的樣子。顧炎武道:“哦!原來主公早就有安天下的大計,隻是可否煩請主公,道與在下幾個。”

易銘白了他一眼,說道:“我黔府治下,自然不同於前朝,更有別於滿清南明。其實前次大會,已製定了我黔府方略,諸位閑暇,可領會一二。在下還有拙作大行於世,對於國是大政,散見於隻言片語之間,諸位讀來,自然懵懵懂懂。今兒個在下想與各位,深入探討一番,你們以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