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節:乾綱獨斷定東征,大肆封賞振軍心。
(88)
卻說易銘於禦前軍事會議這等重要場合,閉目打了一陣子的瞌睡,哪裏會想到錢虎乙幾個人,肝肺都要氣炸了,而趙龍甲等,也是滿腹牢騷隻是不敢發。李千秋及時叫醒了易銘,易銘方才醒過來,眾人就止住爭執,他見眾人鴉雀無聲,眼光齊刷刷都向自己聚焦。於是,他不慌不忙伸了個懶腰,打了會哈欠,整理整理衣襟。又見身前文案上,有烏江翠芽一杯,端來喝了一口,清了清嗓子,將幾日來與李千秋早就商量好了的意見,心裏先打了個腹稿,隨即慢條斯理講與眾人。
易銘說道:“我這三天來,聽你們各抒己見、不遺餘力地獻計獻策,各位實在是辛苦了。特別是錢總長錢督師,熬更守夜考慮大計,尤為不易,你們看,人都熬瘦了……。”
易銘言及於此,果然眾人都看了一眼錢虎乙,隻見他蒼白的臉上沒有一絲血色,人似乎更加消瘦。錢虎乙見眾人盯著他看,大王情真意切關懷於他,他深為感激,正想說些什麼,易銘手一抬製止了,沒有讓他說話的意思,接著剛才話題又說道:“本王見各位為了大秦國計,人都熬成了猴兒樣,我大秦眾臣,上下一體用命,本王深感欣慰!深感欣慰!我就說嘛!咱們“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你們說是不是?”
那端坐眾人,異口同聲地回答道:“謝大王褒獎!”趙龍甲起身似乎還想帶領眾人向易銘磕個頭道謝一番。
易銘手一揮立即止住,又說道:“眾卿不必多禮,本王已吩咐司膳房,熬了些銀耳蓮子羹,一會兒大家享用一些,提提精神。咱們言歸正傳,我聽了你們各方意見,都不錯!都動足了心思,值得表彰。但本王以為:龍甲所提方案,好是好,妙是妙。但放著東邊北邊不去,隻大軍向南向西,目的在於先剪除側翼威脅,再一力向東向北,此方案比較穩重。但本王想法不一樣,南明孫可望、李定國、白文選及廣東耿精忠,實力有限,對我形不成威脅,不是我考慮的重點,所以此計稍顯不足。而李副總理所提,讚成的人較多,我一度也是如此認為,但要說我真實打算,我更傾向於錢副總長、錢督師的意見。”
那錢虎乙見易銘這樣說,臉上頗為得色,眾人卻稍感意外。
易銘見錢虎乙得意,接著又說道:“當然錢將軍所提,我大致同意,但應作一定調整。”
錢虎乙急急插嘴,問道:“大王請講!”
易銘見他插話,白了他一眼,錢虎乙惶恐不已,趕緊低下了頭,不敢正視。
易銘隨後說道:“這東征北伐,當有個主次之分,也就是說須得側重考慮主攻方向,畢竟我大秦國力軍力,尚還有限,如發動全麵攻勢,實力略顯不足。假若一舉失當,或者麵臨不可預計及不可抗力因素之影響,事與願違,到時就沒有個退路。所以本大王認為:兵分三路是可以的,但應以東征為主,北進河南為輔,而陝西方向,則應是牽製而非全麵進攻。這分清了主次,力量就要適當調整,我決定加強東征集團,穩定吳三桂集團,相應減小陝西方向集團,這樣的話,我看要妥當得多。”
錢虎乙聽了,感覺這哪裏是在適當調整,簡直就是另起爐灶的方案,對此,他不禁大失所望,以至於臉上都有所反應。但他猶自不語,也無可奈何,他深知這種安排,在他基礎上是完善了不少。
易銘接著說道:“另外,我以為西川陳步明、鄭可望集團不必興師動眾東征,抽調鄭可望南下重慶,主持東川大局,這個鄭可望曆來作風務實、沉穩有度,可堪此任。而錢虎乙將軍、吳能奇將軍等,你們兩位,都是本王的磨快了的刀。好刀就要用在關鍵的地方,所以本王要你們全力東去,不顧一切進攻進攻再進攻。將來東南方向江浙閩等地,我要錢將軍先思考思考,東南半壁江山,我的想法是要你給我管著。你不要推辭,我要你集中精力,將這幾省錢糧物資人力都給老子準備好,全力支援北伐……。”
易銘講到要錢虎乙替他代管三省之地的時候,錢虎乙心裏高興慘了!這幾個地方,曆來富庶,油水很足。他絕不是推辭,他是想站出來磕個頭表示感謝,大王如此重用,他怎麼會推辭呢?不過易銘這樣說了,錢虎乙想了想,最終什麼都沒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