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十二章:流落紅顏(六十節)(92)(1 / 3)

第六十節:恣意胡為辱清使,英雄揚州意會盟。

(92)

範文程字憲鬥,號輝嶽,時年五十歲左右。此人是遼東沈陽人,曆史上曆經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康熙四代帝王。他是清朝初期一代重臣,清朝開國時的規製大多出自其手,被視為文臣之首。他自皇太極時開始備受重視,舉凡對明朝用兵、進攻朝鮮、瓦解籠絡蒙古等重大事件,都有他參與決策。他死於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終年七十歲,康熙親自撰寫“元輔高風”四字,作為對他卓絕貢獻的評價。他一生為清朝開創立下了不朽之功,有人甚至將他與張良相提並論。但也有觀點認為:範文程對清朝功勳卓著,曆事四朝,卻對明王朝和漢族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當時的滿清政權每每入侵大明,且燒殺擄掠、無惡不作,而範文程僅僅因為自身不得重用,為了個人功利而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於大節有虧。

易銘見範文程長得人高馬大、儀表堂堂,走起路來風風火火,舉止不像文化人,倒有幾分武將模樣。易銘心裏想:你這家夥,長得倒是高大帥,誰料卻是軟骨頭一個。易銘又見範文程戴著“大簷帽”,給易銘作揖的時候,腦後的小辮子翹了起來。

後來易銘才知道人家這是紅纓寬簷帽,還是紅寶石頂,隻見孔雀翎,披肩大領,馬蹄箭袖,大襟旗袍,飛禽走獸補子,名目多多,還掛了一串珠子,易銘不知道是什麼東東。雖然比大秦文武百官華麗繁瑣,但易銘覺得,這身衣服,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範文程衝易銘俯身長揖,算是見過了,易銘也不計較,旁邊趕來的範曠非得堅持讓範文程行跪禮,範文程固執,堅決不受。

易銘雖然禮儀上不跟他一般見識,但內心看不起這家夥,就決心想羞辱奚落一下範文程。對於這個,易銘是有底的,他知道範文程那些爛事。

於是,易銘說道:“憲鬥兄不必客氣,我大秦沒有那麼多規矩,你看你看,我這些文武大臣都難得給我磕個頭,所以還是免了。”

那範文程也很感謝,客氣說道:“久聞大秦大王胸襟開闊、禮賢下士,君臣之間、猶如兄弟,看來此言非虛、此言非虛呀!”

易銘笑著問道:“憲鬥兄此番前來,是代表大清呢?還是代表多爾袞?”

範文程心想:這不一樣嗎?

範文程於是答道:“回大王的話,在下此行,乃是大清欽使,有皇帝敕令及官方文書,臨行之際,睿親王親自交代在下,囑托在下見了大王,謹代睿親王致以親切問候……。”

範文程一席話讓易銘詫異,易銘心想:多爾袞難道也穿梭時空一回了的?怎麼將老子年代的官方語言也學會了?

易銘想著想著眼睛望向李千秋,隻見李千秋似笑非笑在一邊站著,易銘不知道這孫子在想什麼,無奈之下,隻好和範文程又客氣兩句。

範文程其實心裏也在遐思:他有感多爾袞強勢,眼下自稱皇父攝政王,其弟多鐸時下也權傾朝野,稱作輔政王。他一旦想到豫王多鐸,這個生生給自己戴了綠帽兒的家夥,範文程不禁咬牙切齒。

原來多鐸曾經欺負範文程是投降過來的漢官,見範文程老婆漂亮,竟然據為己有,搶了去。範文程這官司直到諸王貝勒公審才斷清楚,雖然罰了多鐸一千兩銀子,奪了他十五個牛祿,範妻也完璧歸趙。但這奪妻之恨、綠帽之辱,卻讓他怎麼也抬不起頭來。最可恨的是,這老婆和人家鴛鴦幾回,卻越發嫌棄自己來了,說多鐸才是真男人……。等等什麼的!

範文程猶豫,覺得是不是要申辯幾句,說明一番,或者義正言辭、堂堂皇皇博白一些,他想著還沒有主意呢!

易銘又道:“憲鬥兄,你此番出使大秦,這個這個,是以大清滿語稟明國是呢?還是講漢話呀?”

範文程雖然懂得一些滿語,但他漢人一個,平日自然講漢話,隻是這話由易銘說出來,心情要多難受有多難受,局麵要多尷尬有多尷尬,臉麵實在掛不住。

他隻好說道:“這個嘛!出使貴國,自然是講貴國語言的,講滿語恐怕各位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