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節:青雲始翔行詐死,將行躑躅夜未央。
(98)
易銘回到居所,躺在床上,覺得腦子清醒了一些。旁邊眾侍女已然退下,隻怡晴坐在床邊,不住用濕毛巾擦拭易銘額頭。
易銘眯著雙眼,不露聲色看她忙上忙下。他頭雖然昏昏沉沉,心裏卻很明白,見這女子對自己如此上心,不禁大為感動。
又及一會,這怡晴用手輕輕拍著蓋在易銘身上的被子,竟然輕吟兒歌,像是在哄小孩睡覺一般。
易銘見她神情專注,本想笑,但見這女子自得滿足又幸福萬狀的表情,易銘不忍忤其愛意,佯裝睡著。
聽她兒歌翻來覆去地哼哼,易銘慢慢品味,雖然就那麼幾句,但聽著聽著,就想起了媽媽。
過了許久,怡晴並沒有休息的意思,易銘見狀,正準備喚她一聲,不料外麵一陣嘈雜的聲音傳來,隨即響起幾聲輕微的敲門聲。
怡晴看了一眼易銘,起身向外走去,到了門口,小心說了一句:“什麼事?去看看。”
那外麵值守的侍女也輕聲答了一句:“是!”之後是一陣輕碎的越來越遠的腳步聲,易銘聽得出來院門處似乎有不少人,在那兒聲音低沉說著話。
易銘睡意全無,一翻身就坐了起來,怡晴見狀,嚇了一跳。
易銘不懷好意看著怡晴,取笑道:“媳婦,你歌兒唱得真好聽。”怡晴聽了,想到先前旁若無人唱兒歌,隻道大王睡了,不料這大王明白無誤沒有睡著。想及於此,怡晴不覺羞得無地自容一般,兩手捂著臉,說道:“哎呀!你……。”
易銘見她雖為人婦,卻還是那麼矜持靦腆,感覺這女孩真純得可以。
易銘正要說什麼,外麵趕回來的侍女又在外麵輕聲喚道:“夫人……。”怡晴隻好快步過去,開了門,又問道:“外麵都是誰?什麼事?”那侍女答道:“稟夫人,是秦大人、朱大人和周將軍他們,說有萬分緊急的事情要見大王。”
怡晴頓時覺得有些為難,就回頭看了一眼,說:“這都……。”
她但見易銘不說一語,卻自個兒把衣褲都快穿戴妥當了,於是硬生生止住話兒,轉而進來幫易銘收拾。
易銘帶著怡晴,出了房門院門,見外麵黑壓壓跪著十好幾人,遠遠的還有不少侍立的兵丁,打著數十個燈籠。
易銘一看,見跪著的有秦任、朱信、周文秀、韓知禮、楊明義等,但見一個個臉露悲戚之色,見易銘出來,均不約而同,低下頭去,有幾個還嗚嗚咽咽、痛苦失聲起來。
易銘大惑不解,又有不祥預感來臨之感,趕緊問道:“怎麼了?韓三你說,怎麼回事?”
韓知禮不問則罷,易銘這一問之下,卻放高嗓門,嚎啕大哭起來。
易銘性急問道:“你這廝倒是說呀!”
韓知禮泣不成聲,如喪考妣,斷斷續續道:“大王,資政、資政不見了。”
易銘大驚,喝道:“什麼什麼?什麼資政不見了?你倒是好好說呀!”
這時朱信強忍悲痛,止住哭泣,跪著將一張對折的紙條呈過頭頂,遞與易銘,易銘接過來,借著微弱光亮,伸開一看,那上麵寫著:“罪臣趙龍甲泣告大王,資政大人與罪臣自遼地海路赴江寧,及夜子時許,資政大人與罪臣甲板賞月,不慎落水。罪臣及隨行十二船,經一夜深海相救,但遍尋不見,想來恐遭不測。資政大人德高天妒,有此不幸,實屬罪臣失職,肝腦塗地、粉身碎骨亦不能除卻罪臣滔天罪責之萬一,罪臣罪該萬死,請自戕以賠罪於天下。”
易銘讀罷,驚恐萬分,身上汗毛都豎了起來,但他震驚之餘,卻決絕萬難相信,所以滿腦子裏除了懷疑,卻並不感到悲痛。
他手執紙條,哆哆嗦嗦問道:“這、這是怎麼回事……?”
朱信感緊說道:“大王,卑職猶自不信,所以去電詢問數次,龍甲已回電四次請罪,大王,這、這看來是真的……。”
易銘見眼前跪伏的眾人,均低頭抽搐哭泣不止,知道這幾年來,與李千秋早就建立深厚感情,甚至將他視作再生父母一般。所以自打聽此噩耗,自然悲痛萬分、如喪考妣。雖然易銘與李千秋相處時日,未及眼前這些人,對於李千秋的離去也有心理上的準備。他知道,李千秋僅僅是離他而去而已,他回到了幾千年後的世界,說不定還過著讓這時代人都萬分眼羨的幸福日子,絕不可能橫生意外、死在這裏的。
易銘想及於此,認定李千秋又無非是玩了他時常玩兒的手段,他肯定早就完成了一趟時空之旅。隻是為何要裝成墜海這等情景,易銘不甚明白。
見眾人還在痛哭流涕,易銘冷靜下來,長歎數聲,就對著朱信、秦任等說道:“本大王聽人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今日終於感同身受,資政為我大秦,這麼些年來,無時不刻,莫不是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如今棄我而去,我這心裏邊痛啊……!”
那悲戚的眾人,見易銘難過,紛紛止住哭泣,均你一言我一語,安慰起易銘來,易銘為之動容,留下了幾滴眼淚。
隨後易銘率領眾人,趁晚趕到周文秀將軍府大堂,那得知消息的都趕來了。
這一幹人等,七嘴八舌商量如何操辦李千秋後事,最後確定,因資政大人遺體遍尋不著,就將他衣著及其餘遺物,在南京紫金山,尋得風水寶地,以國禮安葬。又決定設靈位於北京、南京及遵義三地,組織祭拜,令三軍縞素,各地亦就地設靈位大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