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十四章:入主京城(六十八節)(101)(1 / 3)

第六十八節:英雄未曾得殊遇,更遣能臣向西去。

(101)

易銘召見錢謙益的時候,對他先打壓後重任,其餘人等,均感覺易銘如此安置,甚為得當,就不住頌揚大王英明,易銘心安理得受了,又讓眾人坐。

易銘喝了兩口茶,眼光盯著眾人看,見鄭成功還是很拘束,易銘這才又說道:“鄭老弟,國姓爺!你給我講講,福建治下,現在怎麼樣呀?”

鄭成功這才回過神來,見大王垂詢福建政事,所以不敢怠慢,隻見他站直身體,聲如洪鍾,一一道來……。

易銘對他述職報告,很是滿意,隻是對他講到的關於和荷蘭福爾摩沙台灣殖民當局矛盾一事,深感關注,就問他有何打算。鄭成功快言快語,答道:“大王,卑職以為,當籌劃長遠,必要時令水師渡海征討,將其驅逐,然後大加移民、設立屯墾、拓殖開發,又當開府建牙、常駐軍隊、嚴行吏治、教化百姓,方才萬全。”

易銘聽罷大喜,說道:“老弟說得好,本王正有此意,你在福建,當以此作為第一要緊之事,時機成熟,渡海攻台,這件大事,老弟可要放在心上啊!”

這鄭成功未曾料到自己想經營台灣的想法得到大王首肯,亦是感激說道:“大王英明!如此一來,卑職就可以毫無顧忌的去做了。”

易銘對他其實多少有一點點擔心,非是忠誠,而是他做事的方式。這個鄭成功在東南一帶,海上一霸,可是黑白兩道都通吃的角色。現在歸順大秦了,所作所為,應當堂而皇之一些,這代表著大秦的體統和臉麵呢!同樣,易銘也知道,曆史上的鄭成功,要不是後來渡海驅逐荷蘭人,為我大中華守住一方疆土,那麼,其人行事做人,也還值得爭論。比如李定國約他用兵廣東,而他忽悠李定國,放他鴿子,以致李定國功敗垂成,李定國因此被他氣得不要不要的。

當時李定國衡陽大捷,鄭成功也擁兵自重,清廷畏懼,唯恐兩個聯手,所以想方設法招降鄭成功。而鄭成功態度兩可,幾番要挾清廷,欲效仿朝鮮,割據一方,稱王稱霸。清廷不允,隻答應封他“海澄公”,鄭成功自然不滿意,所以竟沒有談攏。後來李定國兵敗,清廷態度轉變,此事不了了之。假如他當時重大局,與李定國合兵一處,共禦滿清,或許天下形勢由此扭轉也難說。

想到了這些,於是,易銘特地叮囑鄭成功,說道:“你在福建,乃我大秦一方長官,應當得民心、順民意,想萬民之所想,急萬民之所急。不得像過去一樣,征戰殺伐過甚,重武輕文,要文武並重,體恤百姓,有所作為,造福一方。”

鄭成功聽了,心有所悟,連聲答道:“是是是是!卑職一定謹遵大王教誨。”

易銘笑著道:“老弟如果能夠收回台灣,我就封你為王,你鄭家世襲罔替,如何?”這邊如何不幹,早又謝之再三,旁邊自躥出太史令司馬小遷,早拿著本本,將易銘剛才所講之事,記錄在案。

鄭成功不失時機告退,其餘幾人中,除範曠外,易銘還留下了朱信、趙龍甲及顧炎武。

正當此時,秦任、黃宗羲卻又趕來了,易銘知道,這秦任一來,定是有事。於是幾個一進屋,易銘吩咐旁邊閑雜人等,都退了去,幾個剛磕頭起來坐定,秦任自然迫不及待,將他眼下麵臨的大事難事,一一向易銘彙報無遺。

原來秦任這幾日署理政務,千頭萬緒事情繁雜,因易銘小事概不過問,秦任倒還可放手去做。他那些副手,易銘進京後又委派了不少,本應該條理清楚、事事明朗才對。隻是這易銘又不上朝、不坐殿,大事小事,均不出養心殿,大不了召集一些部門頭頭開會這麼一議,就萬事大吉了。

所以秦任舉凡有拿不準的或自個兒不敢擅自作主的,也不敢一天數趟往宮裏跑,幾天來竟導致許多要務堆積。剛才聽說易銘會見鄭成功、錢謙益等,又聞得這趙龍甲、朱信也在,感覺正好敦促大王,就此開個禦前會議也好。出門就遇見黃宗羲,不分由說,一把拉了,往皇宮裏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