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十八章:驚天真相(八十八節)(126)(1 / 3)

(126)

大軍出沈陽,很快過了錦州,在山海關一帶,和衛好才、周文秀、蘇飛虎二十萬大軍激戰十日,殺得異常慘烈,雙方均損失慘重。大秦中央軍據險而守,並不主動出擊,因此幾戰過後,吳能奇受阻餘山海關一線,不能前進半步。

然而吳能奇畢竟會用兵,他在山海關大戰之時,早已暗中分兵,突襲京北長城居庸關、古北口一線。守關秦軍不多,據險死戰三日,古北口陷落,再一日,居庸關亦被突破,幾處守關將士盡皆戰死。吳能奇東北軍揮師南下,凡三日,昌平、密雲城破,守城將士全軍覆沒。消息傳到京師,朝野驚駭、人心惶惶。

秦任及眾大臣早就坐不住了,這日朝堂議事時,說吳能奇兵鋒正盛,京城斷不可保,要易銘棄守京師,避其鋒芒,即刻遷都河南洛陽,號令勤王之師,即刻起向中原集中,雲雲。

易銘其實也慌了神,不過他昨晚召見韓知禮和趙元成的時候,得到了一個讓他無比心安的消息。原來勤王之師,正源源不斷趕來,而最先趕到的,正是來自山東的十萬大軍。這支軍隊大名鼎鼎,是早先李馬丁帶出來的那一支,最早是大秦近衛,後來征戰天下需要,李馬丁從近衛部隊劃了一半,因此成軍。也曾沿江而下收複東南,又沿運河北上,逐步發展壯大,後來就駐守山東。雖然李馬丁後來瘋了,不帶兵了,但不意味著這十萬之眾也瘋了。非但如此,這支大軍思維正常得很,自易銘清除亂黨、重掌朝綱之際,山東李馬丁大軍在他手底下一幫鐵哥們於海龍、時萬水、傅千山、皮嘉木、卞建功等人的鼓噪下,早就殺了吳琦玉委任的幾個統領,然後上表效忠易銘。趙元成說,其大軍早接王令,傾巢出動,其前鋒三萬,已到涿州,預計再過一天,可駐防京城。

另一支來自老家河南,也率領十餘萬眾前來,其領軍之將,正是治軍有方、功勳卓著的孫象丙。據韓知禮稟報,孫象丙大軍,業已和於海龍、時萬水、傅千山、皮嘉木、卞建功大軍彙合,主力已到保定。

所以易銘、韓知禮、趙元成力排眾議,堅持固守京城,絕不南下。又過幾天,兩路大軍果然如期而至,在易銘敦促下,馬不停蹄,直撲密雲、昌平等地,戰不下十日,吳能奇闖入長城以南的六七萬眾,架不住孫象丙等人的一通死纏爛打,慌忙退出關外了事。

吳能奇知道情勢有變,他親臨山海關前,見大秦軍死守關隘要衝,他雖然兵力兩倍於衛好才、周文秀、蘇飛虎,奈何山勢險要,大秦軍又死守不退,他情知曠日持久拖下去,對他不利,於是就有退兵之意。豈知正在猶豫之時,前方傳來消息,說大秦軍孫象丙、於海龍、時萬水、傅千山、皮嘉木、卞建功等部,自收複長城一線,不來支援山海關孫象丙等,卻自北邊突入,對吳能奇遼西一帶大軍有形成鉗形攻勢跡象。吳能奇得知消息,惶恐不已,未及一日,後方又傳來更令他驚恐的消息。原來朝鮮李淏,趁他後防空虛,將他二十萬眾,越過鴨綠江界,直向沈陽、遼陽等地殺去,邊防重地,連連失守,自此緊急電報像雪片一樣飛來。

吳能奇深感進退兩難,於是慌了神,本來大秦山海關及京師沿線,駐軍不及他一半,假如能兵貴神速,一舉而下,或許攻進京城,天下局勢就複雜難料了。他起初還以為:隻要能攻取京師,西南吳三桂早就蠢蠢欲動,見他吳能奇得手,絕不會因此坐失良機。隻要吳三桂興師呼應,大秦將首尾難顧。何況,那塞北蒙古各部亦在觀望,隻要他吳能奇得勝,蒙古各王公,定會揮師南下,如此一來,勢必天下大亂。如若此等局麵出現,他自認,雖然不一定能率軍蕩平天下,但因此割據一方,也還足以成就王霸大業……。

隻是他將前景設想得過於美好,他無論如何無法想到,大秦勤王之師會來得這麼快,並且還來得這麼多,足足二十餘萬之眾。這還不算完,他得到消息,說山西又趕來近十萬之眾,西北也拔營東來,號稱六十萬;同時,雲中飛、鄭成功、劉國軒等,已率軍沿海岸北上。甚至按兵不動的吳三桂,也和他徹底決裂,據說也要起兵北上。吳能奇這才知道事態嚴重,雖然幾方大軍未到,他卻早已感受到了四麵楚歌般的危局。在此情形下,他隻好召集陳步明、伍英峰、餘朝棟、黃文瀚、蕭炳炎、尹耀坤等十幾個重要將領,開了個緊急軍事會議。會上,陳步明獻計,說不如暫且退兵、退守東北,隻要合力堅守,等大秦久攻不下,給養必然困難,成強弩之末時,應有轉機。或雙方議和,據地稱王,也是可能。吳能奇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居然聽信了,於是命令全軍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