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節:裏外生亂起變故,傳來消息人已亡。
(131)
自範曠等人回京,前方戰事依舊膠著,又過了一些天,不覺就到了二月。這一日,易銘閑來無事,正在未央宮與魏如是一起逗著如玉小公主玩兒。不一會兒,秦草忙天火地跑進來,跑到明間大門,被門檻絆著了,結結實實摔了個半死,一隻鞋子也絆掉了。這廝哪裏顧得上,隻靸了一片鞋見了易銘,臉色慘白、大驚失色地稟告道:“皇上,大事不好了!趙元成、朱炳忠謀反,這會兒都帶著兵殺進宮裏來了,皇上快移駕玄武門出宮躲躲……。”
秦會未說完,易銘早就大驚失色。不過他迅速冷靜下來,說道:“你說什麼?趙元成、朱炳忠謀反?朱炳忠是誰,朱信家那個公子哥兒是不是?這怎麼可能?”
秦草不等易銘話說完,心急火燎說插話說道:“皇上啊!千真萬確呀!您快走吧,再晚一些可就來不及了。”
易銘正欲再問,外麵又跑來楊明義,帶著上百禁軍趕過來,一些神色慌張的太監宮女,也在殿外傻站著。
楊明義指揮禁軍,四下站了,又大叫道:“皇上莫慌,楊明義在此。”易銘見了楊明義,心裏不再驚慌。正當此時,果然見外麵殺聲四起,看樣子好像到了養心殿一帶。
易銘想著是不是要躲一躲,卻聽見前方吵鬧聲平息下來,一會兒就有太監跑進殿,報告道:“皇上,趙將軍和朱將軍要麵見皇上……。”
易銘一聽,不知如何回答,他心裏心想:這可怎麼辦?這二人膽大妄為,難道真的要殺老子?隻是這兩個平時老老實實,哪來這麼大的膽子?易銘還想到,自己平日裏對這兩個不薄,他們感謝都來不及,憑什麼要殺自己?
他看了一眼楊明義,楊明義就懂了,說道:“皇上莫急,微臣這就去看看。”楊明義一邊說一邊往外走,又指著他那些禁軍將士,大聲吼道:“你等在這裏守好囉!有人膽敢闖進來,給老子亂槍打死。還有,把這裏守好,如有人擅離職守敢跑,也給殺了,聽清楚沒有?”
禁軍上下,都齊聲答:“清楚了!”聲音整齊劃一,響徹大殿內外,太監宮女,竟為之膽顫。
易銘見如意已被嚇得哭鬧起來,揮一揮手,魏如是抱著如意一邊去了。不及一會兒,楊明義又跑進來,隻見他並不驚慌,跪下稟告道:“皇上,微臣弄清楚了,趙元成及朱炳忠並非反叛,他兩個隻是前往過侯府,將吳琦玉一家老小全給殺了,這會兒帶兵進宮謝罪來了……。”
易銘不等他說完,問道:“什麼?你是說他們殺了吳琦玉?……!”
楊明義答道:“稟皇上,正是,一同被殺的還有李侔和府內四十多人。皇上放心,這幾百號人都叫微臣的禁軍繳了槍,就在外麵跪著呢!皇上可隨微臣前去。”
易銘無不驚駭,慌慌張張又問道:“你是說吳琦玉和李侔都死了?”
楊明義隻好回答道:“皇上,千真萬確,那吳琦玉和李侔的首級都砍了下來,挑在旗杆上呢!”
易銘被眼前事實嚇得呆立原地,他想盡辦法都要確保吳琦玉和李侔性命,雖然韓知禮、朱信、秦任及朝中大臣不依,非得要殺之而後快,易銘原本打算拖上一些時日,等得韓知禮幾個氣兒消了,他就想方設法赦免了這二人死罪。因為他清楚,這二人不但是李千秋的直係祖宗,還是他易銘的先人板板,而這下可好,照楊明義講來,都叫人家給滅了門。易銘心裏實在很亂,不知如何辦,他暗自歎道:完了、完了,這該如何是好?
他這樣自言自語說著,不料楊明義在一旁,滿臉堆著笑,興奮地說道:“皇上,皇上大喜,微臣恭喜皇上賀喜皇上。”
易銘眼睛瞪著楊明義,罵道:“你、你他娘的怎麼這麼說?”
楊明義答道:“皇上,您老想想:這不更好嗎?兩位將軍替皇上誅滅了吳琦玉亂黨,將這大麻煩背在自個兒身上。他們兩個這樣做,省得天下人說皇上不仁義,兩位將軍替天行道、忠心可嘉呀……!”
易銘大怒,罵道:“放屁,你也敢這樣說。”
楊明義慌忙道:“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易銘在殿內背著手來回踱步,氣急敗壞之餘,又問道:“他們既然殺了吳琦玉和李侔,如果知罪,為什麼不就地等我處置,殺進宮來幹什麼?”
楊明義卻遲遲疑疑,不敢說,後來想好了又下定決心,回答道:“皇上,微臣問過了,他們還要、還要……。”
易銘又罵道:“還要什麼?快說,老子都快被你給急死,難道說他們還要殺了老子?”
楊明義不敢不說,又答道:“皇上,不是,他兩個怎敢!他們是要皇上交出如意公主,說如意公主是吳琦玉親生的,好比她心肝寶貝,為了除去禍害,就要斬草除根,不留後患。”
易銘這才終於明白,原來周文秀和趙元成見易銘遲遲不處置吳琦玉和李侔,唯恐日久生變,他二人於是領兵,殺進過侯府,將裏麵吳琦玉、李侔家人數十個,殺了個幹幹淨淨、一個不留。等殺戮結束,這幫子人又想到還有吳琦玉生的如意小公主,於是合計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反正難逃一死,不如逼宮,將如意一塊兒誅殺,以絕後患,所以這才有闖宮一事發生。
隻是易銘不知,趙元成、朱炳忠未經請旨,擅殺吳琦玉全家,根本就是朱信、韓知禮、秦任及周文秀、趙元成、朱炳忠幾個合謀的結果。
其實秦任、朱信、趙元成見吳三桂造反,京城也有吳琦玉亂黨蠢蠢欲動。心想如京城生亂,恐為討吳大計不利。吳琦玉、李侔雖然關著,皇帝不作任何處置,還錢糧用度,一個子兒也不少,上上下下,竟好生伺候著,不得怠慢,這幾個為此,肺都氣炸了一般。
見皇帝左右為難,遲遲下不了手,這幾個就有心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於是幾個聚在一起,私下商量好了,安排趙元成、朱炳忠私帶甲兵,闖入吳琦玉、李侔府邸,將裏頭圈禁人員,寧可錯殺,絕不放過。就給易銘來個先斬後奏,然後進宮請罪。
易銘心緒不寧,來來回回踱步走了好一陣子,最後終於同意前往太和門。原來這數百人繳了械,都按楊明義意思,退出了三大殿,齊刷刷跪在金水橋外。
趙元成、朱炳忠跪於隊伍之前,身旁兩位軍士,果然手執旗杆,上麵一共有三個人頭。易銘不看也知道,這是李侔、吳琦玉和那小孩子印生的。易銘見這群人連小孩子也不放過,怒不可遏、火冒三丈,他對著趙元成、朱炳忠吼道:“你娘!趙元成、朱炳忠,你兩個無法無天了是不是?”
趙元成聽著,跪在地上不敢起身,卻高昂著頭顱,他滿臉淚痕,答道:“皇上,微臣所作所為,實在情非得已,如大仇不報,絕無臉麵苟活於世。蒼天有眼啊!讓我趙家得以報仇雪恨,我趙家數十口,當含笑於九泉。皇上,今日之事,實屬我趙元成一人所為,與眾兄弟無關,請皇上饒恕他等性命。如今我心願已了,要殺要剮,全憑皇上處置,微臣絕無怨言。皇上……。”
他說著,又痛哭流涕連連叩首,連地磚都染紅了血跡。他哭得聲嘶力竭,令在場數百人,無不動容。就連一同陪易銘趕出來的宮女太監,知道他趙家先前之事,也陪著流淚不止。不過這當頭,趙元成、朱炳忠和那數百軍士,卻再不敢說還要皇帝交出如意公主這檔子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