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起點之前(1 / 2)

前言

1.本文為架空曆史,但是社會風俗大體依托唐宋,少許不符曆史之處,敬請原諒~

2.本文中的地名與現實聯係較少,請勿精確地對號入座,但也有一定關聯。

3.本文不使用虛歲,文中年齡都是實際年齡。

4.本文姓氏的地區分布與曆史無直接聯係~

祝大家閱讀愉快*^O^*

正文:

在我來到這個家之前,家裏已經有三個哥哥姐姐了。對於本已兒女雙全的爹爹來說,三姐和我似乎顯得有些多餘。所以當我和三姐陸續呱呱墜地,降生在這個安靜祥和的江南小城時,我們並沒有因為年幼而受到多一些的關注與愛護,爹爹將心思分在了年已四歲上學堂的那對龍鳳胎兄妹身上,正在學步的三姐和嗷嗷待哺的我,更多時候是娘親陪著。

這不怪爹爹,他是淥城頗有威望的縣學博士,他的心裏不僅要裝下自己的兒女,還要裝下他一群求知若渴的學生們。

但是身擔重任並不意味著他做不好這一切,在我年幼的世界裏,爹爹永遠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位博學的老師。

因為爹爹的緣故,我們兄妹四人皆在縣學念書,而這在像淥城這樣的小鎮並不常見。我們兄妹四人一起上學,一起回家,路上總是要被街坊的小孩子圍在家門口不遠的巷子裏。其實那些孩子並不是為了我,他們隻是想聽大哥講故事。

每每此時,我和兩個姐姐總是在混亂中逃走,留下大哥被一群小孩子堵在巷子裏。誰讓他生的那麼好看,又會講故事呢?每回我都聽見大哥在人群中叫我們:秦思漣——救救我——

二姐忍不住笑,但是沒有回頭。

秦思若——幫幫哥哥——

三姐回頭做了個鬼臉,加快了腳步。

小合——

我回頭了。

大哥知道,你最聽大哥的話了,別扔下我一個人,哎——

我被三姐推著走遠了。

回家路上,除了會碰到一群目不識丁的孩童,還會遇見橋頭賣糖葫蘆的爺爺——當然會走過彎彎的小橋。秦淮河是淥城的中軸線,有許多橋梁搭建,供行人通過。我知道,賣糖葫蘆的老爺爺會等在回家的第三座橋頭,然後我們塞給他六個銅子兒,就會人手一支又香又甜包著金色糖衣的糖葫蘆,當然,我們不會好心地給哥哥買,因為二姐說,聽故事的大多是女孩子,他要是想吃,讓那些女孩子給他買去。

回到家,娘親永遠坐在織布機前紡織。見到我們回來,她會停下手中的活,說一句:下學啦?娘待會兒給你們做好吃的。

不得不說,娘親是一個無可挑剔的母親,她是那麼美麗,又那麼溫柔。她從來不會打我們,即使我們做錯事被爹爹責罰,她也不會怪罪我們,總是心疼地為大哥的傷口上藥,溫柔地為我們洗衣做飯,安靜地坐在角落裏織布,時不時抬頭對我們微笑,那是屬於一個母親的微笑啊!是隻有我們的娘親才有的微笑。

我們在縣學有許多認識的人,玩得好的卻隻有幾個。一個是縣太爺家裏的獨苗,盛琰,他和大哥二姐一起上課,因而認識了我和三姐。但是我並不是很喜歡盛琰,他被家裏人寵壞了,在我們麵前總是一副狂妄自大的樣子,脾氣也很臭,動不動就生氣,所以不是很願意和他一起玩。也許這也是其他孩子不親近他的原因,他隻有我們。由此我也拿住了他的軟肋。每當他搶我的零食,偷看我的書本,把我惹得不能再生氣,我便跺腳大喊:“盛琰你討厭!我再也不和你一起玩了!”

盛琰同樣叫喊:“你以為本少爺願意和你這個丫頭片子一起玩!”但是過不了多久,他發現我真的不理他,他就會死皮賴臉地湊過來:“思合,我求求你,你跟我說說話吧。你別不理我了,我給你賠不是。”

我最見不得他這幅軟噠噠的樣子,說實話,盛琰的樣貌是很出眾的,每當他撲閃撲閃的大眼睛看著我,我就心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