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部隊安心邊疆,紮根邊疆,長期執行屯墾戍邊任務。1953年新疆軍區黨委批準十三團修建永久性房子7000平方米。從4月8日起,農五師基建科會同十三團負責勘察場部地址,並進行設計。最後選定位於東疆哈密城西25公裏處天山腳下通往迪化(烏魯木齊)公路南一片名為火石泉的荒涼戈壁灘上(僅居住著3戶維吾爾族老鄉),名為博斯坦力克的地方為團部駐地。1954年軍區黨委又批了3000平方米的房屋建築麵積指標。
十三團團部房屋是依據新疆氣候特點和地理環境設計的,房舍配備采用街道組成棋盤形式。以團部為核心,以連為骨幹,又依據農場麵積的發展定出作業區,東西縱橫,互相銜接。團部設計麵積42萬平方米,中間有十字馬路,寬12米,路兩邊設有排水道及4米寬人行道,在營房四周挖有截水溝,每幢房子相距32米,街道相距40米。
在房屋建築上,辦公室為磚木結構,其餘宿舍、倉庫等都是磚石為基礎的土木結構,地基深度為1米,以灰砂漿砌石基,土坯砌牆,灰砂抹麵,方磚鋪地,襯板方磚屋頂,分板為天花板,雙層玻璃窗,采光好,室內單扇門,室外雙扇門,中間過道,防風寒,冬暖夏涼。
1954年為適應發展需要和田間作業,十三團又在東二排水溝東六鬥渠新建工作站一處(現變電所地址)。在東四支渠建臨時工作站一處(六連)解決住宿之困難。
當時新建永久性和臨時性房屋的名稱、麵積、結構、質量要求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