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疫病種類
紅星二場常見畜禽疫病,羊:布氏杆菌、羊快疫、多頭蚴、羊鼻蠅、羊絛蟲、羊消化道線蟲、羊細頸表尾蚴、綿羊腦脊髓炎、綿羊傳染性胸膜肺炎;馬:鼻疽病、馬胃蠅蛆、馬疝痛、肺炎、腸胃卡他;牛:結核、牛焦蟲病、牛胃鬆弛、胃腸炎、肺炎、中暑;豬:豬丹毒、仔豬副傷寒、豬氣喘病、仔豬水腫、豬蛔蟲、貧血、缺乏維生素症、便秘、腸胃卡他、肺炎;兔:兔膿毒敗血症、肺炎、球蟲病;雞:維生素A缺乏症、白痢和球蟲病等。
二 疫病防治概況
在衛生防疫方麵以加強飼養管理為主,保持7天一消毒,10天大消毒,做到喂前清理食槽,喂後扣槽,保持食槽的衛生。
20世紀60年代,全場從事牲畜疾病防治工作的有3人,除了集中檢疫、防疫和會診以外,都是固定到農業連隊分片包幹進行工作。
1964年,農場加強了獸醫隊伍,配備了5名獸醫,除征稅股1人外,其餘4人都擔任農場附近畜群的防治工作,並負責全場獸醫工作業務聯係,都住在牲畜多的連隊,深入生產實際及時防疫治病。為控製和掌握疫病發生、發展情況,注射豬肺疫苗238口,豬丹毒疫苗180口,仔豬副傷寒疫苗230口。檢疫羊布氏杆菌水解素皮下注射2140隻,陽性反應49隻。凝集反應試驗613隻,陽性43隻,兩項檢疫陽性反應92隻。牛結核檢疫,奶牛29頭,沒有陽性反應。馬來因菌素檢疫,馬鼻疽84匹,陽性反應43匹。羊驅蟲灌服硫酸銅6613頭次,馬胃蠅灌服敵百蟲51匹,綿羊藥浴5986頭次。牲畜疾病治療:馬發病86頭次,治愈78頭;牛發病93頭,治愈77頭;羊發病288隻,治愈191隻;豬發病67口,治愈16口;毛驢發病3頭,治愈2頭。
1979年,紅星二場獸醫站車貴祥等人用電針“擊(倒)、保(定)、麻(醉)”方法做牛剖腹取胎手術成功。
1992年,紅星二場獸醫防檢驅治情況:全年總發病數113頭(隻),治療數100頭(隻),治愈率88.5%,死亡數13頭(隻),死亡率11.5%。羊藥浴數13050頭(次),入浴率100%。羊驅蟲:12150隻(次),驅蟲密度100%。檢疫情況:牛結核150頭,陽性28頭;羊布爾氏檢疫450隻,陽性3隻;鼻疽檢疫45匹,無陽性反應。
2001年,農場加強了牲畜防疫,預防羊痘670隻。胴體檢疫720頭,其中羊80頭,豬614口,牛26頭;活體檢疫146頭,其中羊120隻,牛26頭。
三 治療方法
注射防疫:羊硫酸銅驅蟲、羊稀碘溶液、肺絲蟲防治注射液、羊疥癬溶劑洗擦。豬敗血清防治注射,豬丹毒血清防治注射,仔豬副傷寒疫苗防治注射;雞凍幹疫苗接種,雞球蟲病青微菌素和呋喃西林混合防治;羊布爾氏杆菌水解素檢疫,檢出陽性反應,集中淘汰屠宰。
治療仔豬腫脖病:一般發生在2~4月斷奶仔豬,發生以脖子腫為主的疾病。此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曾采用強心利尿劑(安那咖洋地黃)及紅色素等,多次治療效果不顯著。後經調查了解,發現豬常喂高粱,飼料單純,引起維生素、礦物質缺乏以及運動量不足,造成新陳代謝障礙、營養不良性浮腫。鑒於此,在飼料中增補了黃豆、麩皮、瓜菜、苜蓿等飼料,加強小豬運動量,一星期後,豬群開始好轉,輕度浮腫開始消退,半個月後情況正常。
治療羔羊後軀癱瘓病:羔羊在春夏之間常發生一種特殊性疾病,後軀癱瘓,輕的行動遲緩,步行蹣跚,後肢無力。重症行走站立極度困難,病程一般排尿排屎頻繁,常空口咬牙咀嚼,最後多死亡於行走采食不便,飲水困難,逐漸消瘦和並發症。在治療中曾先後用金黴素、氯黴素、氯化鈣、酒石酸銻鉀、士的寧、水楊酸鈉、針灸等都無顯著效果。最後確定羔羊的後軀麻痹病是蜱的寄生吸咬及分泌毒素所引起。因而捕捉滅蜱,往蜱喜歡寄生部位羊胸前、肛門、生殖器附近、乳房塗擦10%敵百蟲溶液,羔羊後軀癱瘓病大大減輕。
羔羊口瘡的治療:此種羔羊口瘡是羔羊常發生的一種流行疾病,發病率可占羔羊20%。紅星二場獸醫工作者采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和2%的明礬水洗滌,外塗金黴素軟膏,注意飼料、飲水衛生可使病逐步痊愈。
綿羊乳房炎的治療:采用磺胺噻唑、青黴素等注射,從治療效果來看,以普魯卡因青黴素進行乳底封閉並結合溫熱水外敷效果較好。
此外,在牲畜疾病防治上采用了一些土法土藥,例如用陳醋炒雞蛋治療牛羊胎衣滯留;白酒加小茴香治療牛的膨脹病;冷水灌洗結合應用強心清涼劑治療牛、羊中暑等,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