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二屆七次職工代表大會
1999年2月5日,紅星二場召開第二屆第七次職工代表大會,參加會議的代表172人,其中女代表32人,占18.6%。
會議審議了場長趙木森做的題為《高舉旗幟,明確目標,知難而進,再創輝煌》的工作報告。審議了工會主席李順宗做的題為《高興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團結動員廣大職工把農場的兩個文明建設全麵推向21世紀》的報告。副場長朱廣超向大會做了《企業招待費開支情況》的報告。副政委方博宣讀了表彰1998年100名先進典型的通報。
(8)二屆八次職工代表大會
2000年3月4日,紅星二場舉行了第二屆第八次職工代表大會,曆時2天。參加會議的代表151人,其中黨政領導57人,業務幹部38人,工會幹部和職工代表54人,特邀代表2人;女代表22人。
會議審議了場長趙木森做的題為《明確任務,凝聚力量,深化改革,重點突破,為2000年經濟振興而奮鬥》的工作報告。審議了工會主席李順宗代表職代會主席團做的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強化企業民主管理,突出工會的維護職能》的報告。副場長朱廣超代表農場機關向大會報告了1999年度行政業務費的收、管、用情況。副政委方博宣讀《紅星二場1999年度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嘉獎通報》。副場長鄭英武宣讀《紅星二場2000年生產任務和財務指標》。紀委書記宣讀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進民主管理,完善政務公開》的通知。
(9)二屆九次職工代表大會
2001年3月27日,紅星二場第二屆第九次職工代表大會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622人,其中黨政領導101人,業務幹部229人,工會幹部和職工代表300人,女代表48人。
會議審議了場長趙木森做的題為《認清形勢,明確任務,抓住機遇,改革創新,為全麵推進“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而努力奮鬥》的工作報告。審議了工會主席李順宗代表職代會主席團做的題為《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五中全會精神,努力開創新世紀農場工會工作新局麵》的報告。副場長朱廣超代表農場向大會報告2000年度企業招待費的情況,並宣讀了《紅星二場勞動用工管理的暫行規定》。副場長鄭英武下達《2001年度生產任務、財務指標和農業土地承包的規定》及《棉花播種目標管理》。副政委方博宣讀了嘉獎通報。
在二屆九次職代會上,代表們積極參政議政,會上共發放提案登記表75張,有72人遞交提案44條,有關經營管理方麵的有12條;有關廉政建設和勞動人事管理的有10條;有關改善職工行路、飲用水、住房等方麵的有4條;有關提高文教衛生人員素質及福利生活方麵的有6條;有關基礎建設的有6條;其他方麵的6條。對大會代表的提案,場工會積極向黨委反映,並協助各職能部門落實提案,已落實了41%。
(10)二屆十次職工代表大會
2002年2月4日,紅星二場第二屆第十次職工代表大會舉行,曆時2天。參加會議的代表165名,占全場職工總數的11.4%。女工代表40名,占代表總數的41.25%;一線職工占代表總數的25%;連隊領導和業務人員及機關代表占75%。
會議審議了政委朱廣超做的題為《深化改革,強化管理,與時俱進,富民興場》的工作報告。審議了工會主席徐海軍做的題為《團結大局,服務中心,維護職能,凝聚力量,為實現壯大團場經濟致富職工群眾而努力》的工作報告。副場長吳江京、趙誌鴻,副政委喬新華分別宣讀了《紅星二場勞動人事管理暫行規定》、《紅星二場經營管理責任製暫行辦法》、《紅星二場幹部人事管理暫行規定》、《紅星二場2002年生產財務計劃》。
三 工會工作
1957年,紅星二場組建工會,工會委員會下設五個機構,即宣教委員會、生產委員會、女工委員會、勞保福利委員會和組織委員會。雖然隻建立一年多時間就撤銷工會,但在各項工作任務中,紅星二分場各級工會組織,尤其是在配合全場大力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運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工會充分支持職工群眾管理企業,支持當年召開“五四”職工大會,動員開展挖掘勞動潛力競賽運動,開展了增產節約勞動競賽運動,推動了生產任務的完成。1958年4月,紅星二場召開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在全場掀起“學先進、比先進、趕先進、爭上遊”的高潮。
紅星二場從1986年恢複、組建工會以後,組織建設不斷加強,首批工會會員入會率達到80%。到2001年,全場組建了28個基層單位工會組織,13個女職工委員會,工會會員2037人,入會率100%。1996年榮獲兵團優秀合格組織獎。
紅星二場工會努力強化為經濟服務的功能,積極組織開展勞動競賽,爭先創模,不斷增強紅星二場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場工會認真貫徹全國總工會提出的總思路,突出兩個維護,即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貫徹執行“工會法”、“勞動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和“職代會工作條例”。
在維護職工個人利益方麵,場工會年年進行困難補助、節日慰問、扶貧幫困幫致富、送溫暖、信訪接待、勞動安全保護、調解勞動爭議和經濟糾紛等等。有關職工切身利益的住房、道路、醫療、水電和子女上學、入托等生活問題都能基本解決。通過每年扶貧救災、統籌保險、虧損減免、訪貧問苦、救濟補助等送溫暖活動,使貧困戶、虧損戶的生產、生活得到合理安排,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對停產、停工單位的職工,對下崗的職工、退休退職的職工,傷病殘養的職工、虧損掛賬的職工,特別給予關心和幫助。例如:1997年,是自然災害較多的一年,全年遭受低溫、幹旱、高溫、病蟲害等接連不斷,全場承包職工有83%的收入在4000元以上,有10.4%的職工收入不足2000元,有6.6%的職工是虧損掛賬戶。為此,場裏拿出10萬元解決貧困戶的困難。過春節時,給每戶送麵粉、清油、豬肉、零用錢,還給一部分新工人預借生活費。特別對河南和其他地區外來新工人以及少數困難老職工給予政策、物資、資金等項目扶貧。1999年在二屆七次職代會上,審議通過農場工會關於建立扶貧責任製,把扶貧工作列入幹部政績考核,列入各單位經濟考核的主要指標,如按上年貧困戶基數,減少一個貧困戶的單位獎給200元,增加一個貧困戶扣發獎金200元。對脫貧效果不明顯的單位,不能參加任何先進評比。
(一)職工民主管理
1999年,哈管局在紅星二場召開了政務公開工作現場會。全場28個基層單位都設置了政務公開專欄,對承包方案、生產指標、物化成本、核算分配、三費(小車費、電話費、招待費)開支、幹部出勤、基本建設、危舊房改造等項目全部公布給職工群眾,全麵接受監督、查詢,使民主管理製度規範化,加大了透明度。
(二)婦女工作
50年代,紅星二場就建立婦女工作機構。早期職工俱樂部設有婦女委員。1957年組建工會時,下設女工委員會。1977年召開首屆婦女代表大會時,成立了紅星二場婦聯(即婦女聯合會)。1987年召開首次職代會時,成立了紅星二場女工委員會。到2001年,場女工委員會下設基層連隊女工委13個。1999年紅星二場工會將原有機構“兒童少年工作協調委員會”更名為“紅星二場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從而加強了對婦女兒童工作的領導,2000年6月被兵團授予“兒少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50年代,紅星二場接納一批又一批內地女青年到農場工作,主要來自山東、湖南等地。用半軍事化管理方法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經過勞動鍛煉,培養出大批軍墾第一代女戰士。她們在“三八”婦女節組織勞動競賽,有“三八棉花豐產組”、“三八哈密瓜豐產組”、“三八先鋒托兒班”、“三八孵化組”等等。尤其是養豬姑娘王煥蘭,1955年支邊到新疆工作,1958年以後5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和五好工人,被兵團樹立為“青年標兵”,授予“兵團二級勞動模範”稱號。1959年兵團號召“向王煥蘭同誌學習”。紅星二場立即掀起全場婦女學習王煥蘭運動的新高潮。在50年代到60年代,紅星二場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各連隊婦女都成立了“學習王煥蘭小組”,與男職工一起參加各種突擊隊。女職工挖排堿溝、割麥子、推獨輪車向男職工開展對手賽,一舉平分天下,起到半邊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