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0章 共青團(1 / 3)

一 組織機構

1950年10月1日,四十七團成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委員會。下設37個團小組,團員157人。青年團的日常工作由政治處青年股負責管理。1952年,全團有團總支1個,37個團小組,團員291人。團的日常工作由政治處負責管理。1953年建有團支部11個,團員總數229人,其中女團員73人。1957年,紅星二分場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改稱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共青團)。同年4月,紅星總場二分場召開首屆團員大會,大會選舉張宗元、邵振武、孫振亞、馮德明、徐希鳳、李奎、王洪珍、陳俊銘、寇振海9人為紅星二分場團總支委員。邵振武為團總支書記,當年有團員295人。

1963年,紅星二分場召開共青團第二屆團員代表大會,大會選舉共青團紅星二場第二屆委員會,委員9人,選舉徐向文為團委書記。當年有12個團支部,團員有160人。

1966~1972年,團組織受到“文化大革命”衝擊,一度處於癱瘓狀態。

1973年2月,二一四團召開共青團第三屆團員代表大會,大會選舉共青團第三屆委員會,委員9人,大會選舉劉仲允為共青團工作委員會(簡稱團工委)書記。當年有團員286名。

1977年5月2日,紅星二場召開共青團第四屆團員代表大會,大會選舉並產生了共青團第四屆委員會。有團支部21個,團員310名。

1986年,紅星二場召開共青團第五屆團員代表大會,大會選舉產生共青團第五屆委員會,委員11人,選舉姬尚鈞為團委書記。當年有團員320名。

1995年,有共青團委員會1個,團總支1個,團支部19個,團員210名。其中女團員98人。

2001年有團委1個,團總支1個,團支部24個,團員234人。

二 團員代表大會

(一)第一次團員代表大會

1957年4月,紅星總場二分場召開共青團首屆團員代表大會。大會選出了張宗元、邵振武、孫振亞、馮德明、徐希風、李奎、王洪珍、陳俊銘、寇振海9位人為二分場共青團總支委員會委員,邵振武為團總支書記。大會決議指出:(1)團員要堅決響應毛主席“農業大豐收”的號召,貫徹兵團首屆黨員代表大會勤儉辦場的決議精神,樹立增產節約的作風。(2)團員要堅決響應兵團提出的多、快、好、省建設農場的號召,貫徹總場首屆生產工作者代表大會決議,堅決完成和超額完成基建任務,保證不超出投資。在廣大群眾中以身作則,大力宣揚艱苦為榮,享樂為恥的優良品德。

(二)第二次團員代表大會

1963年,紅星二農場召開共青團第二屆團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48人,代表了全團160名團員,大會總結了過去6年團的工作,肯定了團員的工作成績。團員為農場建設做出巨大的貢獻,是農場建設不可忽視的生力軍,號召廣大團員再接再厲,勇立新功。大會選舉產生共青團紅星二農場委員會,委員有徐向文、張明鑒、牛立文、葛秀芬、邵林英、柴留柱、孫秀玉、包汝廣、李循源,團委書記徐向文。

(三)第三次團員代表大會

1973年2月,二一四團召開共青團第三屆團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52人,代表了全團286名團員,大會聽取了劉仲允做團委的工作報告,充分肯定“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活動中團員所起的積極作用,號召廣大團員認真學習毛主席的著作,做毛主席的好戰士。大會選舉產生了共青團二一四團第三屆工作委員會,委員有劉仲允、鮑恩樓、趙麗亞、王富澤、陳業金、張新利、郭蘭芳、呂正義、柳宗堂,團工委書記劉仲允。

(四)第四次團員代表大會

1977年5月2日,紅星二場召開共青團第四屆團員代表大會,出席代表53人,代表全場310名共青團團員,青年685人,大會由趙麗亞做團的工作報告,闡述了團員在政治運動、生產勞動中的積極作用,並確定了今後團員工作的任務,就是深入學習毛澤東思想,聯係實際深入揭批“四人幫”,持久開展學雷鋒活動。大會號召廣大團員在深入揭批“四人幫”鬥爭中發揮生力軍作用,把學習馬列寧主義和毛主席著作的群眾運動推向新高潮。大會選舉產生了共青團紅星二場第四屆委員會。

(五)第五次團員代表大會

1986年,紅星二場召開共青團第五屆團員代表大會,有65名團員代表和27位青年代表參加大會,代表了全場320名團員。大會由姬尚鈞做了題為《揚起理想的風帆,投入改革的洪流,為我場經濟振興奉獻青春》的團委工作報告,該“報告”總結團員在過去9年中所取得的成績,有的被自治區授予新長征突擊手稱號,有的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有的走上基層領導崗位。學校團總支的活動充滿了勃勃生機,他們從抓學生思想教育入手,從多方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辟第二課堂。

大會提出了今後團的工作任務:一是抓好基層團支部的整頓工作,提高團的戰鬥力。二是種好經費田,作為團的活動經費,建設好“青年之家”。三是當好黨的助手,認真負責,為黨輸送合格人才。四是投身於改革洪流,為農場經濟效益翻番,實現“七五”宏偉目標建功立業。大會還向全場團員、青年發出倡議:(1)要求團員青年獻計獻策,支持和投入健康活動,促進“青年之家”早日建成。(2)樹立正確人生觀,熱愛農場,熱愛生活,嚴於律己,遵紀守法,爭做合格的共青團團員,積極投身改革,力創最佳經濟效益。(3)充分發揮青年的特長,搞好文化文娛活動。大會選舉產生共青團紅星二場第五屆委員會,委員有姬尚鈞、趙群成、田軍、孫興文、餘喜生、薑典讓、張新金、趙玉林、魏平、初小星、杜開林。姬尚鈞為團委書記。

三 團的主要活動

1950年10月1日,四十七團成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組織,發揮青年有力助手和後備軍的作用,調動廣大青年積極性,活躍部隊。在團內開展適合青年特點的有益活動,提高部隊戰鬥力,全麵完成黨的各項任務,紮根在基層,健全團的各級組織,積極發展新團員,補充團的新鮮血液。建團初期入團十分嚴肅,入團要經一名黨員介紹,需經團小組討論,群眾大會評議,黨委批準。

1951年,部隊開展“五兵”(兵演兵、兵唱兵、兵畫兵、兵寫兵、兵賽兵)運動,13名優秀團員受到場黨委通報表揚。

1952年,在大生產學習運動中4個團支部立了功,並給予通報表揚和獎勵,湧現出四十七團二連先進團支部和特務連模範第二團小組,兩個師級先進集體和兩個師級先進模範團員:寇振海、顏凱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