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出關(2 / 3)

最後,李森看了他一眼,一腳踩下去。

於是村子,就地震了。

李森還記得,當時劉大癱軟在地,臉都駭的變了顏色。村子裏原本還充耳可聞的反對聲音,立刻就消失不見。

但是時過境遷,這個劉大轉眼間,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商隊的領班。開始專門負責港口擴建所需的材料。

這個工作,給他賺取了大量的財富。破舊的房子剛剛翻修擴建不說,聽說年後還準備送自己的小兒子去城裏念私塾。

一年沒去山上打獵,那把鋼叉雖然明晃晃的還在他背後,但是否能夠如同以前一樣運用得心,恐怕就隻有他手中從不離手的酒葫蘆知道了。

李森注視了此人片刻,便將目光移開了。

劉大,隻是漁村中數千名百姓的一個縮影。托李森和這座聚星分閣的福,隨著這個破落港口翻天地覆的變化,所有的一切都在變好,都在有條不紊的向上,向上。

人們歡欣鼓舞,希望來年還是如此,願意年年歲歲朝朝,永不再回到貧困難堪的日子。

所以他們尊敬李森,尊敬聚星商盟。

李森能夠感覺到這種尊敬,尤其是一些百姓每天早上,都自發性的朝著高塔遙遙行禮的時候,李森就能清晰感覺到,這些百姓愛戴自己,勝過吳國的官府和朝廷。

如果李森隻是一個官員,或者是一個心懷慈善的大商人,或許李森此刻便已經覺得十分滿足,別無所求。

可李森並不是吳國朝廷的官員,也並不是一個懷有慈善心的大商人。

李森是一個修士。

李森是一個夢想長生不老,追求永生不死的修士。

在李森眼裏,事情無關對錯,隻論利益得失。

所以,李森覺得,民心也是一種資源。他能夠幫助李森更好的攢錢,或者說是更好的收集修煉資源。

這方麵,悟道那家夥就做得很好。

他依仗著那座新建的寺廟,短短的半年時間裏,便轉化了上萬名的佛教信徒。這些信徒的分布,遍布吳國東部的數個州郡,並且有星火燎原,愈演愈烈之勢。

除了這些信徒的香火錢——這種維持寺廟運轉的基本物品之外,悟道還親自挑選、斟酌了一些有修煉資質的好苗子,總計約十七、八人。

悟道將這些年輕的孩子,紛紛剃度出家,使之信奉佛門,並且親自為之授課、傳道,幫助其修煉成長。

簡單來說,悟道的‘普照寺’,已經進入了良性的循環。並且發展的極好。

隻要他能夠立住腳,那麼‘普照寺’早晚會從‘三流宗門’的級別,慢慢的成長進化下去。

而以後,吳國、乃至於元陽大陸,或出現多少個‘普渡寺’這樣的寺廟,恐怕就隻有圓明方丈那些佛門元嬰期大修士才會知道了。

李森站在高塔的憑欄上,目光落在這座霧氣中的普渡寺上,臉上依舊是有些感慨。

悟道能夠收徒弟,有條不紊的擴大勢力,可李森卻不能。

李森表麵上,隻是一個聚星商盟的生意人。哪有生意人不務正業的做生意,反而要開宗立派、收徒授道的?

李森是吳國總督,但這個總督近乎於光杆司令,手下隻有兩員大將,一個是柳吟月,一個是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