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講法(2 / 3)

所以到了後來,才有了專門解釋‘道’的一段話。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此,在道家一脈的解釋裏,道這東西雖然沒辦法具體形容,但它跟自然是最為接近的。

而如今,在這些佛家修士的理論之中,有些佛門之中的至高境界,也是沒辦法用言語來形容,隻能通過拈花一笑的這種特殊方式來進行‘心傳’,懂的人自然會懂,不懂的人你也沒辦法強迫他懂。

就像現在,黃臉僧人雖然懂了‘拈花一笑’與‘心傳’的關係,卻他還是不懂這種佛門至高境界。所以他依舊是毫不客氣的開口發問,希望白眉禪師能夠解答。

對此,白眉禪師卻隻是嗬嗬一笑了。

“這種‘無相’、‘涅槃’的至高境界,我們都沒辦法直接傳授,也不可能用言語就傳授的了。一切還是要靠自己的覺悟,也就是通過‘自悟’來獲得。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在這種苦寒之地,通過不斷的自我約束和森嚴戒律,來迫使自己覺悟。老僧言盡於此,你可明白了?”白眉僧人說到這裏,就將目光移開,不再去看黃臉僧人。

黃臉僧人也不再說話,直接原地坐下了。不過看他一臉的若有所思之色,顯然是在思考著許多的事情。

不僅他在思考,坐在他身邊的李森,此刻也露出了一絲恍然之色。

之前,李森還詫異這些僧人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在這種苦寒之地折磨自己,是何苦來。如今看來,他們這種極為艱苦的生活,正是為了滅絕情欲、磨礪心性,迫使自己頓悟、覺悟。

這種方法跟李森當年修煉‘金剛護體神功’有些相似,不過不同的是,李森隻是單純的磨礪自己軀體,來提升煉體術的威能。而這些僧侶則是更進一步的不斷折磨自己的身心,來達到境界的超脫。

“不愧是獨特的佛門修煉體係,這種修煉方式跟道門的修煉差別的確很大。可以說是完全兩種不同的修煉方式。”

李森念及於此,不禁感慨了一聲。

不過,就在李森感慨的時候,廣場卻又響起了另外一個發問的聲音。

這一次發問乃是一名金丹期僧人,所提問的問題也高深了許多。

“我等苦行,為的是見本性。而見得本性之後,又將如何?”一名披著全是補丁的僧袍,白發蒼蒼垂於地麵的金丹後期僧侶,顫巍巍的問道。

他這句問的很有深度,前提是他已經窺見了自己的本性,也就是他苦行已經達到了自己當初要求的目的,但是達到了這個目的之後,他又迷失了方向。

簡單而言,這是一名卡在了修煉瓶頸上的金丹期僧人,再向一名元嬰期高僧求教。

若是這個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恐怕這名金丹後期的僧人修為境界還要再進一步。

因此,對於他的這個問題,不光場中的眾多僧人均是神色一肅,就連李森也不禁好奇起來。

‘苦行’是為了頓悟,頓悟是為了窺見世界的本質,明曉自己的本性。但在此之後,又該如何?

“窺見本性,是為了大自在。”

白眉禪師肅容道:“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譬如明月現於國土。世間之人見有虧盈,而月體性未曾增減。藏識亦爾。普現一切眾生界中,性常圓潔不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