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酒館之後,李森在前去驛站的道路上,又仔仔細細的回顧了之前那‘一生’的經曆,對一些沒有達到‘要求’的地方多加留心。
來到了驛站之後,那名高個子的官差果然對李森殷勤備至,並且還提出了一些小小的要求。李森多看了他幾眼之後,當即便點頭允諾了。
在驛站之中呆了半日之後,李森便乘坐馬車離開了驛站。
而馬車之上,果然又是兩名秀才,還有跟慶王爺大有關係的一老一女一少三人。
這一次,李森並沒有袖手旁觀的坐在那裏,而是直接提醒了那名婦人,將那隻‘母紅峰’驅除掉了。
沒了那一隻母紅峰之後,是夜果然平安無事,再無劫匪出現。
翌日,一行人平靜之極的前去了京城。
在之後的情況,就跟上一世沒太多區別了。李森依舊是被城門小吏押往了清律寺,而第三日陳丞相亦是率領內閣眾多高官前來慰問李森等人。
不過,為了避免招人耳目,之後在科舉考試的時候,李森隻發揮了一半的水準,故意將試卷寫的普通了一些。
果然,放榜之日李森隻能到了二甲的進士身份,並沒有過於出眾。而陳丞相也不再特別的私下裏尋找李森。
沒有了陳丞相的殷勤接待,李森就免去了‘黨爭’的困擾。可以了無牽掛的著手準備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
首先,立功是比較簡單的。名列史冊的功勳還是比較容易獲得的,總得看起來一共有兩種,一是北伐異族,驅除盤踞在北方、如同懸頂之劍的遊牧民族。
二是增強國力,使得天下太平、五穀豐登,老百姓們安居樂業。
兩者隻要完成其一,就算是立功完成。
而立德,就會變得困難許多。不知需要李森擁有極為卓越的名望,更需要李森終其一生守信義、重諾言,嚴格遵守三綱五常的所有道德標準。
一旦違背其中任何一條,立德就算是失敗了。
即便如此,李森多加留心,認真注意之下,還是可以達成的。
但三不朽之中的最後一條‘立言’,卻是最為困難的。
這一次,一直到六十餘年後李森壽盡隕落,李森都一直在為‘立言’做準備,並且這一次李森準備了更為詳細的‘儒家新學’,自己的理論係統也更加完善、詳細。
但是當李森壽盡之後,卻發現自己再一次的複活在了酒館之中。
黃粱一夢,又複歸來。
隻不過這一次李森‘複活’之後,腦海中回放的鏡頭就變得簡單了許多。
其中沒有出現李森關於立功、立德的情況,也就是說李森功勞足夠、道德無瑕,於這兩方麵已經無可指摘。
可惜的是,關於‘立言’這方麵,卻依舊是沒有達到要求。
令李森麵色陰沉的是,這何止是沒有達到要求,簡直就是差的很遠。
‘立言’這方麵,根據經學上的解釋,以及‘春秋紫薇讖’上的提示,至少也要達到千年不衰才可以。而李森的儒門新學,第一世隻不過區區二十年就煙消雲散了,而精心準備之後的第二世也隻不過區區五十年而已。
五十年之後,李森的那套儒門新學就已經變成了過時的理論,被人遺棄掉了,再無人問津。
什麼叫做經典?
經,這個字的意思就是貫穿天地的經線,是衡量萬物的尺度,是恒古不衰的真理!
也就是說,李森必須要達成一部經典,或者是跟經典一般無二的學說,才能夠完成立言。
可問題是,這個世界的儒學雖然在初級階段,並沒有過於高深的儒門理論出現,但光這個世界上已經存在的四書五經,就幾乎已經包含了人世間的一切真理。李森若想在往其中多加一本經典,那簡直就是千難萬難!
“即便是千難萬難,也必須要去做。隻有完成萬古不朽的立言,我才能破解幻境離開黃粱一夢的世界。為此,再困難也不可畏懼退縮。”
李森深吸了一口,心中暗暗發狠。
“我還就不信四書五經真的就包含了一切的真理,一切還有什麼他們所涵蓋不到的經學理論。”
再一次的從酒桌上起身,並且將那個‘咕嚕嚕’就要滾下桌的酒鋼一把抓住之後,李森再一次的離開了酒館,開始進京趕考。
這一世,李森的立功、立德依舊是十分出色的完成了,但是李森的立言卻進展緩慢。
為了立下萬古不衰的經典學說,李森開始日夜不綴的閱讀儒門一切經典,並且也細心研究了前朝人的一些心得理論。
一直到了李森將近七十歲的時候,方才重新動筆,開始寫‘儒門新學’。
李森的‘儒門新學’一經推出,立刻就引起了儒家學子的轟動。整個學術界都為之瘋狂,一時間諸多學子都以學習、擅長‘儒門新學’為傲,所有的書店和官府,都開始重點複印、出版跟儒門新學有關的書籍,一時間洛陽紙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