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跟魔族正麵對抗的戰鬥,就在李森一番毫不留情的訓斥之後,徹底結束了。
接下來,自然就是打掃戰場,收治傷員。
而那些潰敗逃走的港口修士,則紛紛被李森懲罰性的派去構建防禦設施、修複防禦法陣去了。
這一次戰鬥,暴露出了兩個短板。
一個是港口修士訓練和士氣上的不足。
第二個,則是港口中布置的那麼多五花八門的防禦陣法,在實際戰鬥爆發之後,卻顯得如同花拳繡腿一樣,一觸即破,或者幹脆就是被自己人給衝垮的。
這倒不是說這些防禦法陣都偷工減料了,所以不堪使用。而是這些防禦法陣太過於繁瑣細碎,而且防禦力也極為有限,麵對個別的魔族修士還好說,但是麵對集團衝鋒的魔族修士,就變得極為脆弱了。
無論是規模和範圍都很大的金光陣,還是其他的小型陣法,跟青靈宗當年的那座護山大陣一比,都相去甚遠。
總而言之,就是港口這裏並沒有很出色的陣法大師,唯一比較精通陣法之道的,還是身為吳國總督的李森。
李森前段時間忙來忙去,都在忙其他事情,沒有親自督促港口的陣法建設。再加上按照商盟總部規定的防禦任務,蔡縣新港就是堅持到造船廠的‘戰舟’建造完成即可。由於是一個短期目標,所以防禦陣法也大多都是速成的、普通的、防禦力極為一般的,而這種布陣思想,最終也導致今天出現了血的教訓。
為了彌補這個教訓,李森決定在提振港口修士戰鬥力和士氣的同時,重新構建防禦法陣。
港口這邊的地形,除了南方擁有連綿不絕的山脈之外,整座港口四周一望無際的平原。
平原地帶,極為有利於魔族修士的集體衝鋒,不利於立體防禦。
再加上,港口這裏除了廣場四周的地帶還算平坦之外,其他地方都是街道、樓宇,又或者是殘桓斷壁。剛才爆發戰鬥的主要地點,雖然是廣場那邊。但在四周實施包圍行動的港口修士,卻又一部分受阻於複雜的地形,導致沒能跟上戰鬥節奏,支援效率極為一般。
另外,港口修士最有效的攻擊手段,自然是從商盟總部那邊派發下來的,配置了破靈箭的五百張勁弩。
勁弩隻能平射,無法曲射,這導致戰鬥開始之後,弓弩的第一打擊對象隻能是衝鋒在最前麵的魔族修士。
如果剛才戰鬥的最後一輪齊射,能夠將射出的箭矢充分有效利用的話,恐怕那些魔族修士都要被射翻在地,根本不會有最後一麵倒的屠殺場景了。
李森覺得,這個問題也要解決。
而解決的方案,就是立高塔,或者築城牆!
築城牆,實在是太耗時間,而且魔族修士一旦飛到城牆後麵,就幾無用處了。費時費力也不討好,被李森直接放棄了。
剩下的就是立高塔了。
這個簡單,拆掉了四周的樓房,再堆積起石頭、堅土,十幾名修士配合至下,頃刻間一座高塔就能鑄好。
不多時,二十四座高塔就聳立在了以港口廣場為中心的千丈區域內。每個高塔之上都有一個平台,可以同時立下十名持弩修士。
除此之外,李森還拆除了大部分的防禦陣法。
原來的那些陣法,密密麻麻遍布於港口之中,數量份多而類型不一,顯得極為臃腫。
李森廢除了其中的七成陣法,隻留下了十二個防禦陣法,並且將之予以加強。這些防禦法陣間落有致的坐落於高塔之間。一旦有敵人想要進攻高塔,就必定會迎麵撞上這些陣法。
而且,靠近高塔前方的陣法,都是清一色的防禦陣法,有八個都是如此。
而坐落於港口最中央,位於所有高塔射程之內的四個陣法,則是清一色的攻擊陣法,並且都是能夠激發落石術的‘滾石陣’!
高塔建設完成、陣法也構建完畢之後,已經是第二天的淩晨了。
七、八百名港口修士幾乎都是一夜沒睡,心中懷著一股憤懣之情幹了一整晚。
到了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港口竟然是大變了一番模樣。
隻見原本還能一眼分辨出街道、商業區,以及各種類型店鋪的港口,此刻已經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沿海防禦陣地。
而且,所有的港口修士也從之前無所事事、怠惰慵懶的模樣,變成了怒目而視、摩拳擦掌的凶狠模樣。
第二日清晨,忙活了一晚的港口修士,在李森的安排下開始輪休。
那些煉氣期修士的修為最差、精神力也最弱,一夜的高強度勞動之後,沒睡此刻都已經開始頻繁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