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未來中國強勢的步伐將更加堅實(1)(1 / 3)

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加劇,中國所采取的各項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都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而中國在各種國際舞台上的出色表現,都對於提升發展中國家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話語權起了重要作用。

中國在全世界經濟格局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經越來越重要,而由中美所形成的引領世界經濟的新框架已經形成。未來中國將會麵臨更多的機會與挑戰,隨著中國的經濟轉型,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中國強勢的步伐將更加堅實。

中美引領世界經濟的新框架已經形成

2008年,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在其任內最後一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SED)新聞發布會上,對媒體表示無法明確判斷其一手打造的SED的走向;半年後,在二十國集團(G20)倫敦峰會上,中美領導人終於一錘定音,將中美之間的高層對話推向了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的“雙軌”製。此舉令外界對中美G2的期待之聲也越來越盛。

在2009年4月的倫敦峰會上,美國總統奧巴馬開門見山地表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兩國不僅有著非常緊密的經濟關係,而且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也有著許多共同利益。”奧巴馬表示,很高興雙方建立了戰略與經濟對話機製,希望通過加強接觸和對話,在雙方關心的重大問題上取得進展。

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之後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戰略經濟對話”和“戰略與經濟對話”的區別,首先字數上多了一個字。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字數增加,它反映了在新的曆史起點和形勢下,中美兩國對加強合作認識的加深以及兩國合作重要性的提高。

與此同時,“從級別上,以前的戰略經濟對話是雙方各自由一位元首特別代表來主持。中方是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美方是時任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在新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製下,兩國元首各任命兩位特別代表分別主持戰略對話和經濟對話,也就是說戰略對話和經濟對話被提升為同樣重要的高度”。秦剛介紹說,主持經濟對話的代表,中方是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美方是現任財長蓋特納;

主持戰略對話的代表,中方是國務委員戴秉國,美方是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

與以往不同的是,以前中美戰略對話還不是兩國元首特別代表的級別,而這次中美戰略對話分別由兩國元首的特別代表共同主持。秦剛解釋道,從頻率上,以前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是一年舉行兩次,今後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原則上是一年一次。對話的重要性關鍵要看對話的實質內容。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9年2月在會見來訪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時說,中美建交30年來的曆史證明,合作共贏是唯一正確的道路。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中美不僅要同舟共濟,還要攜手共進。雙方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出發,照顧彼此核心利益,不斷豐富建設性合作關係內涵,使兩國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向前邁進。這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於增強國際社會戰勝挑戰、共創未來的力量和信心。中國政府願與美國政府一道,為此作出積極努力。

溫家寶指出,應對金融危機為中美加強互信與合作提供了契機。兩國要完善和發揮雙邊機製的作用,加強在多邊領域的磋商與協調,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采取積極措施克服目前的經濟困難,同時著眼發展全麵的、長期的、穩定的合作關係;把促進經濟增長同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問題和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結合起來,推動世界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

希拉裏?克林頓表示,奧巴馬政府願同各方合作應對金融危機,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她介紹了奧巴馬政府經濟刺激方案,對中國為推進經濟增長所作努力和采取的舉措表示讚賞,表示美方願同中方共同努力,應對包括發展問題在內的各種挑戰。

然而,對於此次合作是否意味著兩國合作全麵提升也存在著思辨之聲。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學者劉衛東對媒體表示,美國新一屆政府現在越來越傾向於在防範的同時和中國合作。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經濟關係既是如此相互依賴又極具潛在破壞性,以至於一個小行業應運而生,競相為這一關係取名。曆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Ferguson)發明了“中美國”(Chimerica)一詞,而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Carter)的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i)則提議創建美中兩國集團(G2)。連喜劇演員史蒂芬?科拜爾(Stephen%Colbert)也參與進來,稱美中關係為frenemies,即朋友(friends)和敵人(enemies)的混合物。

美中這對關係複雜的夥伴準備如何“共舞”,隨著美國財長蒂姆?蓋特納的首次訪華,而在今後變得明朗一些。鑒於國內有些人對中國借給美國這麼多資金表示憤怒,中國領導人已在公開場合警告稱,美國可能在尋求借助通脹來解決自己的債務重擔。債券市場風傳,中國已將自己持有的長期美國國債,轉換成較短期的美國國債,使其投資經理人在通脹真的出現飆升的情況下,能夠至少脫手部分美元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