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因克 vs貝萊德:激辯全球市場
專欄
作者:陳予燕/編譯
斯坦特曼是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的經理,管理著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the BlackRock Global Allocation Fund)。
美國GMO投資公司的本·因克(Ben Inker) 最擔心的是新興市場,他發現了新興市場中的許多“投資陷阱”。而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BlackRock)的丹尼斯·斯坦特曼(Dennis Stattman)卻不這麼認為,他不懼利率上升,相中了日本市場的股票和黃金。
在芝加哥最近舉行的晨星投資會議上,他們對全球市場發表了看法。
關於歐洲價值型股票
盡管因克在歐洲價值型股票中發現了一些機會,但他說:“真的很難買到要買的東西。”在周期性杠杆型的歐洲公司還存在著機會,但這些公司價格便宜是有原因的,它們多少都有些問題。比如,歐洲的公用事業、電信、汽車製造和能源公司不太受寵,其股價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因克說,GMO投資公司幾乎沒有投資歐洲銀行,因為這些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透明度不是很高。因克不去投資自己不了解的公司。
斯坦特曼認為,位於歐洲的國際石油公司還存在著機會,另外就是處於“雙低”周期的股票,即低利潤率和低估值的股票。但是,歐洲各國政府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承諾多、收稅少,各國財政政策和歐洲央行(ECB)所控製的貨幣政策之間不匹配等。”這些問題讓投資者的熱情備受打擊。不過,歐洲央行確保流動性的舉措打消了市場對歐洲銀行係統崩潰的恐懼,斯坦特曼認為,去除這個尾部風險後,歐洲股市的估值會上升,更多有價值的股票會隨之出現。
斯坦特曼表示,恐慌指數(VIX指數)顯示股票交易波動性已處於曆史低位。而因克說,約4%的GMO投資組合看漲歐洲和日本市場,這些地區隱含波動率較高。但因克認為這是一種獲得股票風險投資回報的方式。
關於美國小盤股
因克說,他還沒有發現美國小盤股能夠可持續地增加盈利並且不斷地矯正其估值。美國市場中的公司利潤率比全球市場中的公司要好很多,小盤股已經受益於其國內導向型發展,利潤率也已經得到改善。
斯坦特曼也表示,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美國小盤股的利潤率將不會繼續增加,並遲早會回歸均值。他認為,勞動報酬份額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勞動報酬份額增加,公司的利潤就會減少。
關於新興市場
因克說,他最擔心的是新興市場國家,這些國家目前正處於財政危機的邊緣,並且處於信貸周期的危險邊際。中國、土耳其和巴西等國家信貸增長迅速,有很多不成熟的投資。這些債務將會惡化,並對這些國家的經濟產生很多不利影響。
斯坦特曼最看好日本股市,他認為,今天日本股市的機會是其他金融市場無可比擬的。日本的貨幣政策為股票價值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並且日本有可能進行結構改革。目前日本的經濟規模是美國經濟規模的40%,日本央行正在推行量化寬鬆政策,每月回購700億日元資產,這相當於美聯儲每月回購1800億美元。而美聯儲目前回購債券的速度是每月550億美元。此外,斯坦特曼表示,日本央行已告知貝萊德集團,在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後的兩年內,日本仍將繼續推行本國的量化寬鬆政策。
斯坦特曼表示,日本股市現在正處在牛市的初期階段。因為日本公司采用穩健的會計政策,並推行對股東有利的策略。此外,日本很少有估值上的行為偏差。因為日本家庭持股比例很低,人們也不看好未來的股票市場。斯坦特曼表示,相對於美國股市,日本股市目前實際上是被低估的,這是罕見的。東證指數(TOPIX)的市盈率為13.6倍,市淨率為1.2倍,市銷率僅為標準普爾指數的三分之一。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市盈率為16.3倍,市淨率為2.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