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緒收藏的這塊和田白玉王,長217cm,厚153cm,高156cm,重10970斤,而且是一塊山流水料。玉體因水流衝刷凸顯圓潤,因長年氧化,隱約一層絲網狀金黃色表皮,通體溫潤、潔白的玉肉一覽無餘。巨型白玉在北京一露麵,便引起珠寶玉石界、投資收藏界、愛玉惜玉的眾多友人一片嘩然!讚歎道:“盛世現美玉,國民之幸,玉界之幸”。這是迄今為止發現最大的一塊和田白玉,不能說絕後,但絕對空前,無愧“和田白玉王”的美稱!
體型碩大、玉質上佳的和田白玉,自古被視為珍品國寶。在曆史上重量大於200斤的白玉屈指可數。以前多作為珍寶進獻給宮廷,新中國成立後,則由國家指定揚州玉器廠等實力雄厚的玉雕廠家雕琢為國寶,由國家收藏。據史料記載:在清代宮藏的國寶中,大型玉雕“秋山行旅”山子、“會昌九老圖”山子、“九龍甕”、“雲龍玉甕”等,單體最重的也難達6000斤,僅有“大禹治水圖”玉山子原石總重量為10700斤,且為和田青白玉,在材質上較此白玉王還是略遜一籌。
王振緒收藏和田白玉王後,以其嚴謹的治玉風格和對玉文化的高度責任,特請德高望重的資深寶玉石專家、北京大學地質係教授、北大珠寶鑒定中心創始人王時麒先生率北大珠寶鑒定中心檢測師對和田白玉王進行了認真考察、檢測和論證,為其出具了國家權威認證,確認為和田玉原石——山流水和田白玉。
在收藏這塊白玉王之前,王振緒還發現並開采出了一塊重達百噸的巨型玉石。巨玉產自遼寧岫岩滿族自治縣,長6.5米,寬4.3米,厚2.2米,重118噸,呈扁圓形,質地溫潤細膩,純淨通透,色彩斑斕,玉質外露,極為罕見與名貴,2007年經專家評估,評估價值近2億元。2011年將此百噸巨玉捐贈北京園博會,現已佇立在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園林博覽會園區之中。
正是對玉的癡情,讓王振緒有更多機緣獲得人間珍寶,這也是命運之神對他的眷顧。
與玉同緣,感悟千年玉文化
數十年來,沉醉於博大精深的中國玉文化之中,王振緒對玉文化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他認為收藏和田玉其實是收藏一種文化,一種追求。中國有近萬年的玉石文化史,在悠久的曆史長河中,幾經輾轉騰挪留存下來的美,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點綴著絢麗多彩的人生。縱觀玉文化的曆史長河,“和諧”二字貫穿於中國玉文化的發展曆史,在當今中國,崇尚玉文化,無論對於社會,對於企業,還是對於個人,都是益處多多。
君子比德與玉。玉之“仁、義、智、勇、潔”五德,便成了古時人們對於道德要求的最高準則。王振緒認為,玉石自古便是理想的寄托與道德修為的標準。玉,因之堅貞、溫潤、柔可克剛的品質,符合正定勝邪、人心向善的理念。“玉”之文化的要義就在於觀賞中達到身心合一的目的。中華民族將內外和諧統一為“天人合一”的自然觀、社會觀和人生觀。玉,生長於巍峨高山之腹,遊走於蜿蜒河穀,蘊藏山川之美,凝結日月之輝,聚集天地之靈。質,堅縝細膩;性,硬韌有度,涼熱適中;色,白綠黃黑,五彩斑斕;音,悠揚悅耳,清越綿長。惜玉靜心,蒙慈善心,得吉祥如意。王振緒認為,崇尚玉文化,會潛移默化地增進人們的和諧思想,促進社會穩定與發展。
玉不琢,不成器。王振緒說,人們喜歡玉,正是因為玉承載了千年古訓。美玉經自然孕育演化,但要開采雕琢方能成器。玉經過挖掘、開采、設計、加工,才能達到晶瑩剔透、溫暖細潤、美輪美奐的境界。這就像人的成長道路,曆經磨難方成大器。痛苦是財富,善良是資源。玉乃曆經磨難,堅貞不屈,固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氣節。愛玉的人,必然能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崇尚玉文化,借玉之天地靈氣,定可渡個人的圓滿人生。福泰玉莊的玉料來源、設計、加工,是一條完整的複雜的產業鏈,玉如此,人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