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誌桓:上天難,入地更難(1 / 2)

張誌桓:上天難,入地更難

關注

作者:李菡丹

2012年,我國市場煤價與12年前相比上漲了10倍左右,然而在這期間,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嚴格控製下,煤價上漲並沒有帶來電價上漲,這就導致大部分電廠嚴重虧損,甚至一度造成其百分之八十五的資產都來自於銀行貸款。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電力企業紛紛尋找出路,開始發展煤炭產業。

“北方聯合電力公司高頭窯煤礦隸屬於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是華能北方聯合電力公司最大的現代化井工礦,設計產能800萬噸。高頭窯煤礦是‘市場煤’和‘計劃電’博弈的產物,更是北方公司轉型發展,走煤電一體化之路的成果。他秉承中國華能“三色公司”使命,不僅承擔著為電力發展提供可靠能源的重任,也為電力人撐起一片煤炭夢想的藍天。”高頭窯煤礦礦長張誌桓簡單明了地介紹道。

這位年輕而又舉止儒雅的煤礦礦長,畢業於重慶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從采煤隊一步一步成長起來,於2010年10月12日上任高頭窯煤礦礦長。無論是外表,還是談吐,他都絕對不是一個“煤黑子”,而頗有文化幹部的範兒。

“寧可少生產,也要保安全”

在采訪張誌桓的過程中,記者對他的一句話記憶尤為深刻——“上天難,入地更難”。

“煤炭是地下的事業,也是高危艱苦、勞動強度大的行業。瓦斯、頂板、透水、爆炸等事故就‘蟄伏’在地下、就‘蟄伏’在礦工們的身邊,一絲的疏忽就會出現天崩地陷。”多年從事煤礦工作,張誌桓深知一個道理,那就是安全責任重於泰山,“因為這責任扛的是每位礦工的生命,扛的是每個家庭的幸福,扛的是企業的興旺發達。”

2009年10月,當北方聯合電力公司因發展煤炭產業公開招人時,年僅40歲的張誌桓決定闖一闖。“當時有七八十人報名,最終有6人被選。”一個月後,張誌桓將自家的房子賣了,舉家搬遷至內蒙古,正式上任黑城子煤礦籌備處黨總支書記兼副主任。

黑城子煤礦地處西蒙,2009年年底正值史上最寒冷的冬季,張誌桓不畏惡劣的自然環境,沒日沒夜地奮鬥在建礦第一線,平均3個月才回趟家。“黑城子煤礦的地理條件和東峽煤礦非常相似,我想這也是領導派我來此的原因。”然而,時隔不久,又因工作需要被調往高頭窯煤礦。

2010年10月12日,張誌桓上任高頭窯煤礦礦長。“既然來了,就得好好幹,隻能往前衝,不能往後退。”

從上任的第一天起,張誌桓就把安全工作當作“天字一號”工程來抓,以“零”事故為目標,努力打造“四三”安全文化體係,即強化安全理念、製度、文化、物態四個體係;我會安全、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三個錘煉。“我們每一位領導幹部都嚴格按照值、帶班表,下井帶班,並將帶班情況,每月公示一次,在月度考核中兌現,並且實行一票否決製,如果安全工作做不好,其他成績再好也是無濟於事;同時,落實四級隱患排查製度。”

一位采煤隊的班組長說:“我們每一班在交接時,都要手把手的交,麵對麵的講,將不安全因素講清楚,對發現的重大隱患和突出問題,確定隱患名稱,確定整改措施,確定整改責任班組,並指定整改責任人,要不然這些都是要重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