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雄微笑頷首。
“此番衛兵對倭寇的作戰不利我覺得除了倭寇比以往更強,更有組織性之外,衛兵內部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漏洞。”在一省都指揮麵前指摘軍隊的不足,盧子秋確實夠冒昧的。其實這也是在他初步了解了楚天雄的為人之後才做出的決定。
果然,楚天雄並沒有露出半分不悅的顏色,反而是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
“首先,衛兵裝備陳舊,疏於訓練。除個別軍隊外,大部分的衛所兵器幾十年都沒有換過,士兵的武器比之倭寇的差距越來越大。且衛兵戰時為兵,安時為民,士兵對鋤頭的熟悉甚於兵器,戰鬥力不強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因循舊製不知變通,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分別創立了戚家軍和俞家軍,在抗倭的戰場上所向披靡,聲名赫赫。戚將軍更是將帶兵的經驗整理在了《紀效新書》中,可是呢,朝廷的各路將領敝帚自珍,守著以往的經驗不願意變通,所以鴛鴦陣僅能存在於戚家軍中,所以福建倭患嚴重卻隻知道借調戚、俞兩位將軍前去平定卻沒有學習兩位的帶兵經驗,這不是取之於魚而非取之於漁的愚鈍和無奈嗎?”
“第三,子秋一直認為,為將者做到以強淩弱,以有備襲無備才算是稱職的。以弱勝強固然可嘉,以無備勝有備更是難能可貴,可是這樣便不知道要多付出多少的代價,真的到了那一步便已經是先機盡失了。真正要做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必須要做到功夫在軍外。所以子秋覺得,大明要想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首先要重視對手,這已經不再是官與匪的進剿,而是國與國的征伐;然後要加強軍備,要珍惜士兵的生命,不能讓士兵拿著大刀長矛去和對方的火繩槍、火炮拚殺;第三要完善諜報係統,孫子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現在我軍就屬於不知彼也不知己的狀態。”。這一點盧子秋深有感觸: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侵略中國之前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搜集了中國所有少將以上軍官的資料,了解他們擅長的戰術和特點;同時繪製了連中國軍隊都不具備的中國地圖!相傳,閻錫山的晉綏軍在打掃戰場的時候第一件事不是救治傷員,也不是收集槍支彈藥,而是尋找日本軍官攜帶的地圖!
說完了以上一番話,盧子秋並沒有再說下去,他相信楚天雄作為一省的軍事主官,有見識也能夠理解他話裏的意思。
沉默,靜的可怕的沉默。盧子秋是有意保持沉默留給楚天雄思考的時機;欒雨菲是被震驚了,她雖然武功高強,可是對於行伍之事幾乎沒有什麼了解,想不到其中竟然又如此之多的門道,奇怪的是從沒有當過兵更沒有上過戰場的盧子秋,這個自己以前看不上眼的“癆病鬼”,“小白癡”竟然懂得這麼多。而楚天雄確實在思考,盧子秋的這番話盡管大而化之,可絕不同於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空洞,其中很多內容,楚天雄都深有體會。
許久,楚天雄突然問道:“子秋,這些你都是從哪裏知道的?”
“萬寶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