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集團產融結合風險防範問題研究
工作研究
作者:趙家軒
摘要:產融結合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迅速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但其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存在較大的風險。本文在分析產融結合風險基礎上,係統地提出了防範產融結合風險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企業集團產融結合風險防範
一、引言
據統計,當今世界500強企業中,有80%的企業都進行了產融結合。截至2012年底,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責任、正常運營且金融業為非主業的央企共117家,其中有近70%的企業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產融結合。由此可見,產融結合是企業集團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趨勢。
產融結合是工商企業與金融企業之間進行包括股權、債權、信息、人事等多方麵的融合,並且產生積極協同效應的一種發展模式。從國內外實踐看,隻要風險控製得當,產融結合是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迅速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目前的環境下,通過產融結合一可有效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高收益;二可獲取產業與金融協同效應,增強整體競爭優勢;三可形成集團金融資本控製,增強凝聚力;四可促進企業集團從重組整合到深度融合。
二、產融結合存在的風險
雖然產融結合是我國企業麵對日益開放的市場競爭的發展必然,但產融結合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存在較大的風險。
(一)經營風險。金融業是靠高財務杠杆經營賺取豐厚利潤的行業,高杠杆必然伴隨著風險。與企業涉足其他產業不同,涉足金融業會麵臨更大的風險。金融業在經營管理模式、運營機製、文化、人才、技術、監管要求等方麵都與實業有比較大的差異。同時,中國金融業正處在上升周期,總體來看“賺錢”比較容易。但對於金融業蘊含的高風險,以及對專業管理和風險控製的高要求和高難度,不少企業集團明顯估計不足。
(二)係統風險。係統風險是指企業集團內部的部門風險傳播和金融體係風險的傳播。產融結合的協同效應,使企業集團融合更加緊密,導致風險傳導更加迅速和不可控。內部風險由於子公司之間的傳播而迅速蔓延、放大。更為重要的是,金融係統風險很容易波及到企業集團及集團內其他產業板塊,從而導致整個集團公司陷入危機。
(三)內部交易風險。在全球範圍內,由於內部交易會嚴重影響市場的公正性,滋生不法交易,各國對於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的交易都有嚴格限製。在我國,由於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產融結合往往產生內部交易。規模龐大的內部交易和錯綜複雜的內部股權關係,加上對企業集團內實業和金融業的監管分屬於不同的政府機構,這不僅讓監管當局難以了解其風險,就連企業集團總部也可能無法全麵掌控其總體效果,尤其是在信息披露機製不健全的情況下,產融結合企業內部交易的風險問題更加突出。
(四)金融異化風險。金融異化風險是指產融結合過程中出現的金融機構、金融工具失去其原有作為金融手段的功能,在形成獨立運營產業板塊的過程中出現功能異化。產融結合的目的首先在於為產業發展提供服務有效的金融服務。但是在金融資本逐漸發展壯大後,往往導致產業資本虛擬化、空心化,甚至導致產業資本成為過度資本運作的工具。
(五)政策及監管風險。雖然我國的現行法律對產業投資金融並不禁止,但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體係,對產業投資金融的適用範圍、出資比例、監管製度等都未做出明確規定,產融結合的發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依靠自我探索,未來發展前景不明。在監管方麵,金融投資和產業投資之間沒有明晰的治理邊界,兩者之間沒有有效設置法人防火牆和資金防火牆;另外,如果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是一個實業公司,金融監管部門都隻能對控股公司旗下具體金融細分行業子公司進行監管,這些都往往形成巨大的監管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