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錄在本書中的文稿,係筆者2006年下半年先後在清華大學和香港大學考察學習後於2006—2007年度陸續整理和撰寫的考察報告和讀書筆記。全書正文12篇,另有9篇附錄,共21篇文章。內容主要涉及公共經濟理論與方法,公共管理理論與方法,財政金融理論與實踐,區域發展經驗與實踐,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社會心理理論與應用,社會風險理論與建構,法律轉型理論與方法,工程哲學理論與方法,等等。顯然,集結在這裏的考察報告和讀書筆記,隻是筆者在清華和香港學習考察收獲中的一部分。希望通過本書的出版,能同讀者分享筆者的點滴收獲和粗淺心得,並就教於大方之家和學界同仁。

本書得以完成,端賴於許多人士的幫助和支持。在書稿即將出版之際,筆者需要感謝的人很多很多,但在此難以全部排列。盡管如此,筆者還是要特別感謝澤巴足先生,感謝他及其所領導的團隊為我們提供的寶貴的學習機會,如果沒有他們的決定,本書的寫作將無從談起。感謝張兆璐先生及其所領導的團隊為我們提供的豐富的學習課程,如果沒有她們的設計,本書的理論深度將大打折扣。感謝方國榮先生及其所領導的團隊為我們提供的周全的學習計劃,如果沒有他們的安排,本書的香港經驗將難以展開。感謝鄒積立先生及其所領導的團隊為筆者提供的難得的講演機會,如果沒有他們的堅持,本書的撰寫動力將難以持久。感謝所有為我們上課的老師和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的官員,如果沒有他們的啟迪,本書的研究選題將麵目全非。感謝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和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各位領導和老師為我們提供的精心的人文關懷,如果沒有他們的導引,我們的學習考察將難有收獲。

筆者還要特別感謝高進水、羅文光、陳學明、何舟富、郭心諸先生,感謝他們及其所領導的團隊為筆者提供的文稿發表和交流支持。感謝遊克斌、夏雪、熊建中、楊治剛、鍾曉諸先生,感謝他們為筆者提供的技術幫助和研究支持。感謝吳耀宏先生,感謝他將本書選題納入其所領導的四川大學公共問題研究所的科學研究發展規劃和為本書提供的慷慨援助和出版支持。感謝《經濟研究參考》、《中國財經信息資料》、《西南金融》、《天府新論》、《成都行政學院學報》等期刊及其各位編輯先生,感謝他們為刊布本書中的部分文稿及其主體內容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和編審支持。最後要特別感謝筆者的家人,感謝他們的愛,感謝他們長期以來為本人所做的一切,特將本書獻給他們,獻給所有愛我的人。

需要說明的是,書中相當一部分文稿在這裏仍是首次刊布,而且差不多每篇文稿都是首次全文完整刊布,包括定稿時間和參考文獻。在成書過程中,筆者先後直接或間接地參考和引用了學術理論界和新聞傳媒界已有的一些著述和文獻,並將這些著述和文獻輯錄在參考文獻中,在此特表示誠摯的敬意和謝忱。若有疏漏,敬請諒解,並深表歉意。書中表達的觀點純屬個人學術性見解,與任何組織和機構以及他人無關。鑒於筆者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