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很高興,一張臉笑的隻見皺紋不見臉。
伍國棟說:“您是見過世麵,經過風雨的人。改革開放這麼些年,您覺得變化最大的是什麼?”
老人想了想說:“變化最大的是農田少了,工廠多了。”
伍國棟又問:“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老人看了看伍國棟,說:“當然是好事!別的地方,條件不允許,條件有限製,平整農田辦工廠搞工業,不一定是好事,但是,像我們這樣的城郊村,有條件發展工業,當然要發展工業。發展工業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
伍國棟“哈哈”笑,說:“看來,您是經常看新聞讀報紙的,說得比那些當幹部的還有水平。”
老人越發得意,說:“不看不行,不看不行。”
這時候,伍國棟才切入正題,指著張老板的企業,說:“您認識那個企業的老板嗎?”
老人說:“怎麼不認識?村裏的大人小孩子都認識。他經常來我們村。”
伍國棟問;“來村裏做什麼?”
老人說:“做好事啊!他每年重陽節都給我們老人派紅包,七十歲的老人一人一封。”
老人想了想又說:“今年春節,他還請了一個劇團來我們村演大戲。”
伍國棟說:“聽您這麼說,這張老板還是挺夠意思的。”
老人也不客氣,說:“但是,有一點,他做得不好。”
伍國棟問:“哪裏做得不好?”
老人說:“他請的那幾個門衛保安不行,那眼力不行。那天,我們村裏的幾個老哥兒想去看看他的廠,門衛保安說什麼也不讓進。為什麼不讓進?不就是怕有人進去搞破壞嗎?我們這幾個老哥兒,是那種人嗎?退一萬步說,就算是那種人,也就剩走路的力氣了,想搞破壞還搞得了嗎?我們隻是想進行看看,這麼大的廠,這麼多人,是怎麼管理的?他們是怎麼產生那產品的?高科技設備是什麼樣?”
伍國棟笑了,說:“我一定把你的意見轉告老板,叫他重陽節組織村裏的老人進去看看。到時候,你們想怎麼看就怎麼看。”
這麼說著,那兩個先到一步的年青人帶著一位中年男子過來。那中年男子一見伍國棟,就認出他了,說,原來是市領導來了。他和伍國棟握手,說,參加鎮的、市的大會曾見過伍國棟坐主席台。兩個青年人忙向伍國棟介紹,說他是村委會委員,這條村的村長。
伍國棟見是熟人,就直話直說,問村裏有多少人在張老板的企業打工,問村裏人對張老板的企業印象怎麼樣?女村長回答,村裏的人都讚張老板好。張老板為村裏做了許多好事。他不僅關心村裏老人,也關心村裏婦女,每年“三八”都資助她們婦女出外旅遊。他還關心村裏的孩子學生,設了一個獎勵基金,凡是考上重點初中、重點高中的都給予獎勵。去年,村裏有一位子弟考上大學,他就應承支付所有大學學費。他還說,張老板的企業有一條不成文規定,凡是村裏的人,願意到他的企業打工的,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優先照顧。全村百分之四十的人都在他的企業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