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兩千年的軍歌依舊嘹亮,一如當年秦襄公受王命攻打犬戎。
西戎殺幽王,於是周室諸侯以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敵王所愾,故曰同仇也。
“帝都有難,各省各城自當援助,又豈可少我陝西鹹陽!”
雄渾的男聲響徹天地,人還未至,聲已先到。
就在這陰霾的天空下,視線所及的模糊邊緣,如同潮水一般的黑甲陣列快速的推進而來。
帶著沉睡了兩千多年的腐朽,再次從土地裏蘇醒的無敵軍隊,他們遵從著始皇帝的詔書,再一次踏上了戰場。
無盡的黑色甲士彙聚成海,籀(zhou四聲)文“秦”字的黑玄旗幟在烈風的吹拂中咧咧作響。
在陣列的最前方是一輛華貴的戰車,一國字臉的魁梧大漢身著甲胄,正站在上麵,他的腰間掛著一把青銅劍,驚人的氣勢從他身上散發而出,舉手投足間頗有王者風範。
這人正是繼承“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遺物使趙玄,同時根據史學家考證其本人也是祖龍的正統後人。
趙玄拔出腰間長劍,隻見這劍的劍身高峻深厚,就好像流水的波紋。
趙玄劍指蒼天,金色的劍氣勃然而發,衝散了天上的陰雲,陽光投射而下,照在這支黑色軍隊的身上,黑色的甲胄卻沒有任何的反光跡象。
李斯曾在《諫逐客令》裏提到過這柄劍:“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
這劍正是威道之劍——太阿。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記載:“(楚王)令風胡子之吳,見歐冶子、幹將,使人作鐵劍。歐冶子、幹將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畢成,風胡子奏之楚王,楚王大悅。曰:‘何為龍淵、泰阿、工布?’風胡子對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如臨深淵;欲知泰阿,觀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晉、鄭王聞而求之,不得,興師圍楚之城,三年不解。倉穀粟索,庫無兵革,左右群臣賢士,莫能禁止。於是楚王聞之,引泰阿之劍,登城而麾之,三軍破敗。士卒迷感,流血千裏,猛獸歐瞻,江水折揚,晉、鄭之頭畢白。楚王於是大悅。”
這段主要說了太阿劍的來曆和威力。
楚王找了春秋時期著名的相士風胡子,想要鑄造名劍,於是風胡子就找到了當時最擅長鑄造刀劍的歐冶子和幹將。兩人開了茨山,排幹了小溪,取出了藏在其中的太陽金英,最終鑄成了三柄劍。一柄是龍淵,一柄是工布,還有一柄是太阿。
後來晉王知道了這幾柄神劍,於是就去找楚王要,楚王當然不會給他,所以晉王生氣了,他要讓楚王知道這後果很嚴重,於是拉了十萬人的大軍來攻打楚國,楚國的士兵不給力,丟了大部分的城池,最後就連都城也被圍了,而且這一困就是三年,連糧食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