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大於事實
前沿
事實很重要,但在市場營銷中比事實更重要的是認知。
近日,一條新聞在網上炒的火熱:國內一瓶280克的老幹媽辣醬,網購價格為人民幣7.9元;在美國,亞馬遜賣3.9美元(約人民幣24元),去年7月,美國奢侈品電商Gilt 把老幹媽奉為尊貴調味品,限時搶購價11.95美元兩瓶(約人民幣37元一瓶)。一時間,所有以老幹媽為居家旅行必備佐餐之寶的中國廣大勞動人民迷茫了,何以老幹媽在美國就成了“尊貴style”?
老幹媽是什麼?普通的豆豉辣醬而已,但是很明顯,美國消費者看重的並不是其原料,工藝,甚至是口味這些“事實”。因為要告訴各位看官的是:事實的確很重要,但在市場營銷中事實絕不是最重要的元素,比事實更重要的,是認知。認知大於事實。
在菲利普·科特勒的《精選營銷詞典》中有這樣一個經典的案例:
調查人員選了兩張女孩照片,去街上隨機訪問大眾問哪個更好看,第一輪的結果是平分秋色,大家認為這倆姑娘差不多好看。而在第二輪中,調查人員把這兩張照片下分別加了個名字,一個叫“伊麗莎白”,十分夢幻,十分淑女,十分皇室;另一個叫“格特魯德”,十分粗陋,十分雄性,十分礦工。
結果如何呢?80%的受訪者認為“伊麗莎白”好看得多。這就是認知的力量!
那麼消費者的認知從哪裏來?在於把我們需要營造的認知呈現給消費者的方式,而不是讓他們看到赤裸裸的現實,因為現實往往很殘酷,並不美好。而認知大可以造的花團錦簇,萬人追捧。
老幹媽此次無心插柳的營銷,其成功的要素也是有意無意地掩蓋了老幹媽其產品的本來認知,而靠著神秘感在大洋彼岸賣瘋。把目光轉向2004年,來回顧一下我們為醬醃菜佐餐食品的烏江榨菜進行的策劃方案。
當時所有榨菜都賣五毛,我們卻建議烏江把零售額提升到一塊。憑什麼?因為不能再是“來自涪陵的祖傳秘方”了,消費者不吃這一套,經過細致地調研和思考,我們給烏江找到了一個同樣是說服力十足的理由:“三榨”。
“一榨還原天然柔韌;二榨濃香入骨入髓;三榨鮮香嫩脆無窮回味。”
這聽起來,經過三清三洗三醃三榨的烏江榨菜,肯定要比普通榨菜的品質好,味道好,這就是消費者所被灌輸的“認知”。其實“三榨”是榨菜製作的國家標準,任何企業製作榨菜都必須榨三次,但是這個“事實”消費者是不知道的。在烏江搶占這個認知進行傳播之後,瞬間就將其他品牌的榨菜劃入了“一榨”榨菜的陣營。
絕對產品力可以帶來絕對的銷售力,但首先其產品力必須是明顯超越競爭對手的“事實”,而當“事實”不能被滿足時,我們就需要在某種程度上明顯可見的“認知”去打動消費者,人們才願意為“更好”的產品花費更多。
榨菜市場由於其本身的品類屬性,導致了這種產品價值感較低。如何提升品類的價值感,實現品類升級,是所有榨菜企業不得不麵對的課題。
榨菜和豆豉不過是些最普通的農產品而已,而為什麼有的榨菜和豆豉可以賣出高價?是因為成功地打造了認知,戴上了高品質的光環。這就是認知的力量,要問20世紀最成功的將低價值產品包裝成高品質商品的案例是哪個?且聽下回分解。
(葉茂中:葉茂中營銷策劃機構董事長)
( 編輯:周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