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新三包的蓋頭
趨勢
2013年1季度,中國汽車保有量將突破1億輛(其中,私家車占比74%)。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會翻番。屆時,每百戶家庭會擁有60輛汽車。
與保有量的天文數字相較,更凸顯汽車消費相關法規不完善之現狀。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2011年受理投訴信息顯示,汽車產品投訴1.68萬例,成為投訴量增長最高的產品,涉及質量安全的投訴超過54%。
《規定》製定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概因各方利益牽涉其中。但是,如沒有基本法規約束,保證消費者、生產者、銷售者的利益合理、均衡,則這個市場將是不可持續的高風險市場,這不符合各方根本利益。因此,盡管艱難,《規定》的出現卻是政府和市場各方的必然選擇。
《規定》共九章,計:總則、生產者義務、銷售者義務、修理者義務、三包責任、三包責任免除、爭議的處理、罰則和附則,共48條。
為方便後續講解,將《規定》核心內容以表格形式呈現,見下表(表1):
假如您認為上表仍過於複雜,那請您至少記住三個數字:
60日。家用汽車產品售出後60日之內或者行駛裏程3000公裏之內,出現轉向係統失效、製動係統失效、車身開裂或燃油泄漏,銷售者應當負責免費更換或退貨。 家用汽車產品售出後60日之內或者行駛裏程3000公裏之內,在三包憑證中明示的發動機、變速器的主要零部件發生質量問題的,消費者可以選擇免費更換總成。
2次。在家用汽車產品三包有效期限內,發生下列情況之一,銷售者應當負責更換或退貨: (一)發動機、變速器累計更換2次後,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二)因嚴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計進行了2次修理,嚴重安全性能故障仍未排除或者又出現新的嚴重安全性能故障的。 (三)轉向係統、製動係統、懸架係統、前/後橋、車身的同一主要零部件因其質量問題,累計更換2次後,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轉向係統、製動係統、懸架係統、前/後橋、車身的主要零件由生產者明示在三包憑證上,其種類範圍應當符合有關規定。
5次。在家用汽車產品三包有效期限內,因產品質量問題修理時間累計超過35日的,或者因同一質量問題累計修理超過5次的,消費者可以憑三包憑證、修理記錄、販車發票,由銷售者負責更換同品牌同型號家用汽車產品。
《規定》出台後,明確了各方的基本權利或責任,引導汽車市場更趨規範。對生產者、銷售者而言,執行新規,勢必會增加企業成本。然而我們知道,缺乏規範約束的市場是不符合各方長期利益的,《規定》的出台盡管稍晚,幸而未遲。
相關方如何準備
《規定》公布後,仍然有若幹問題待解,分述如下。
對於生產者
作為產品的提供者,生產企業尤其是自主品牌車企,需要做到:
首先,深刻理解並從思想上真正接受《規定》。從企業經濟角度而言,短期內《規定》確實會增加車企成本,但我們知道,健康的市場方有利於企業長期生存。 既然如此,企業就必須完善自身的經營哲學,學會真正尊重消費者合理權益,通過提供超越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獲得企業應得利潤,而非通過侵占消費者利益謀得“灰色生存”空間。
其次,提升產品質量。美國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推出“檸檬法”之時,國內汽車廠家也認為這是在限製其發展。後經強力推行,產品質量獲得長足進步,迅速縮小了與日係車差距,在競爭中逐漸站穩了腳跟,其中法規的約束作用絕不應被我們忽略。欣慰的是,我國自主品牌產品質量近年提高迅速,如:吉利汽車的部分車型順利通過歐洲四星級碰撞測試,長城汽車的SUV車型品質不但贏得了國內市場的認可,也具備了參與海外市場競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