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團購的救命稻草?
模式
作者:所誌國
從萬團雲集到倒閉如潮,團購走過了一段過山車般的路程。二維碼的逆襲、窩窩團的贏利是團購迎來春天的信號嗎?
中國的團購行業,從2010年開始就一直波瀾起伏。整個中國電商界和媒體,給予了它太多的光環和指責。由於兩年來的資本淡漠和持續倒閉,幾乎所有媒體都放棄了對團購領域的關注,似乎團購已經不再是電商界的模式了。
直到近期二維碼的火爆,特別是“窩窩團”爆出的近百萬盈利,使人們再次將目光聚集在團購上,似乎團購隨著2013年春天的到來,又開始萌發生機了。因此,很多人認為,團購應該實行“小而美”的經營思路,即垂直化、個性化;團購亦將完全成為綜合電商的一個版塊或者頻道,並結合預售模式,實現真正的“小而美”。
雖然京東、唯品會、當當等很多知名平台都開辟了團購頻道,而且銷售業績不凡。但團購的發展還有很多變數和不確定要素,無法憑借現有的市場反饋來決定未來的結局。
團購贏利模式的改變
萬團大戰之所以慘敗收場,是由於太多團購網站都完全不贏利,根本原因就是團購模式的單品利潤點過薄,所銷售的商品必須是折扣,而且必須是高折扣。這一點從根本上,就誤導了所有消費者甚至整個行業。
以一張電影票為例,大影院售價100元。總代理商給團購網站30元,團購網站賣45元,一張票的毛利是15元。如果是小網站沒有實力推廣,銷量一定不會高。隻要除去提成、人員工資等硬性成本,幾乎就是賣一張賠一張。如果網站拿到風投,保持持續推廣,再去掉巨大的市場推廣費用,會賠的更慘。
利潤薄是團購贏利模式的致命傷,注定團購隻能靠量取勝。但是要有大的銷量,前提是必須有巨大的流量和推廣,這給網站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風險。而要求企業提前支付服務費或者廣告費的方式,又受到了大量供貨企業的不滿,所以這種盈利模式很難成功。
窩窩團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的贏利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從數據上看,絕大多數都不是來自於傳統的“團購銷售業務”。而是模仿“淘寶”,邀請企業開“店中店”。換而言之,就是實現了風險轉嫁。反正網站的服務器現成,就是多加幾個網頁的問題。企業交了錢,窩窩團再進行推廣,等於所有的宣傳費用都由企業來承擔。所以窩窩團就可以賣一單賺一單,避免了曾經的尷尬。
但是開團購商城這種模式,同樣不能大規模普及。因為想讓企業認可並支付入駐費用,前提是網站本身必須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和流量。“小網站空手套”的情況,企業是沒有興趣的。中國現存的大型團購網站已經為數不多,除非有大投資的介入,否則未來的團購市場仍然不會太熱鬧。
能否控製成本是關鍵
團購網站之所以裁員、欠供貨商的錢不還、直至倒閉,原因都非常簡單,現金流斷鏈。而團購獲取差價的盈利模式,無論從什麼角度都解釋得通,而且網站幹的又是沒本兒的買賣,先收錢後結帳。但網站之所以會賠得一塌糊塗,關鍵就是成本不能控製,團購網站拿到投資後,網站受到資方的要求,為完成目標開始盲目地擴充團隊,動輒數千人,上百家分公司。
且不計算人員工資、辦公成本、福利待遇,僅辦公場租平均一個月就多出來200萬~300萬,每月的綜合硬成本近千萬。再加上當地的宣傳,即使不允許分公司做廣告投放,起碼一個分公司也要備上幾千上萬張宣傳頁,100個城市就將近100萬份,這些隱性的宣傳成本在初期都很難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