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參考文獻(3)(1 / 3)

225. 周其仁,農地入市的兩條路線[A],挑燈看劍:觀察經濟大時代[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26. 周霆,鄧煥民,中國農村金融製度創新論——基於“三農”視角的分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

227. 朱冬亮,社會變遷中的村級土地製度[M],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

228. 朱林興,集體土地流轉異化為哪般[J],國土經濟,2002(12)

1.

229. 朱忠貴,論農村社會保障製度的構建[J],農業經濟問題,2003(6)

①作者係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曾任全國馬列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副會長、全國社會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第八屆四川省人大常委、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②衛興華、孫詠梅:《2006年理論經濟學的若幹熱點問題》,《經濟學動態》2007年第3期。

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幹意見》(2005年12月31日),新華網北京2006年2月21日電。

④黨國印:《論農村集體產權》,《中國農村觀察》1998年第4期。

⑤Davis, Lance, and North, Douglass C.,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a First Step Toward a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J.of Econ.History 30.1979

⑥在2004年9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上,胡錦濤提出關於“兩個趨向”的論斷,即“縱觀一些工業化國家的發展曆程,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但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以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並指出從總體上看,中國已經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

⑦James Yen. How to Implement the American Policy for a“Strong and Democratic China”,1947.RAC.

⑧塗文濤:《當代中國所有製結構變遷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22頁。

⑨譚洪江:《我國農業製度變革的根源和思路》,《農業經濟問題》2002年第7期。

⑩曾建民、彭瑋:《略論發達國家農村建設的政策與措施》,《江漢論壇》2006年第12期。

11韓鵬、許惠淵:《日本農地製度的變遷及其啟示》,《世界農業》2002年第12期。

12董向榮:《韓國新村運動經驗的局限性與啟示》,《國際經濟評論》2008年第1期。

13孫津、郭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真實含義:生產關係和社會形態的創製》,《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年第3期。

1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幹意見》(2005年12月31日),新華網北京2006年2月21日電。

15董向榮:《韓國新村運動經驗的局限性與啟示》,《國際經濟評論》2008年第1期。

16巴斯夏(1801-1850),法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思在《1848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中說,“巴斯夏曾以波爾多和所有法國釀酒廠主的名義煽動反對現存的統治製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394頁)。

17王家寶:《和諧經濟論》(巴斯夏著)譯者的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3頁。

1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294頁。

19郭鎮方:《論經濟和諧的內涵及其標誌》,《經濟學家》2006年第1期。

20蔣京議:《和諧社會利益製度的設計框架》,《中國經濟時報》2006年12月8日。

21周其仁:《產權與製度變遷——中國改革的經驗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4頁。

22巴澤爾:《產權的經濟分析》(費方域、段毅才等譯),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版,第101頁。

23王振中:《對產權理論若幹問題的全新探討》,《產權與經濟發展》(王振中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4-6頁。

24S·佩喬維奇:《馬克思、產權學派和社會演變過程》,J·C·伍德編《卡爾·馬克思經濟學》第4卷,倫敦,克魯姆·赫爾姆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2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