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回 雙方爭奪印把子(1 / 2)

至此,範築先的隊伍已發展到三十五個支隊、三路民軍,還有些獨立團營,共五萬餘人。其中,除第10支隊是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以外,在共產黨影響和協助下組成的有第11、12、13、31支隊,由平津潰退下來的零散部隊編成的有第3、21支隊,由地方民團改編的有第8支隊和32支隊,由綠林武裝改編的有5、6、16、19、26支隊和民軍一路,以及原皇協軍王金甲部投誠後編成的第25支隊。

這時,魯西北的共產黨組織大發展,黨員由七七事變前的二百多人,發展到一萬多人。更為關鍵的是,經範築先任命的張維翰、管大同、呂世隆、張舒禮、周子明、王化雲、徐茂裏等共產黨員到冠縣、壽張、莘縣、陽穀、濮縣、觀城、範縣、館陶等縣任縣長,更有利於抗日工作的開展。鼎盛時期,魯西北抗日力量活躍在津浦路以西,衛河以東,南至黃河南岸,北至冀魯邊界,政令所及達二十七個縣。

為了適應形勢的需要,延安除了派遣大批幹部到魯西北開展工作以外,魯西北特委還挑選了七十多名幹部去延安學習。範築先的長子範樹中、長女範嘩清和三女兒範樹瑜一同前往。而在聊城創辦的山東第六區政治幹部學校,由範築先兼校長,張鬱光任副校長,齊燕銘任教育長,周子明任訓育長,鞏固任校黨支部書記,陸續培養了3000多名政治幹部。這些人員畢業後,不斷地充實到第10支隊等部隊。

1938年5月,毛澤東主席在《論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說;“河北平原、山東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經發展了廣大的遊擊戰爭,是平地能夠發展遊擊戰爭的證據。”充分肯定了魯西北開展平原遊擊戰爭的成績,極大地鼓舞了魯西北軍民堅持平原遊擊戰爭,創建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鬥誌。

1938年7月,曾是朱德總司令秘書的作家劉白羽和歐陽山尊、汪洋等延安文藝工作組的幾位青年朋友,在周恩來和黨的地下工作者的幫助下,偷偷越過日軍的封鎖線,陪美國駐華大使館海軍武官埃文斯?卡爾遜到魯西北訪問,與範築先將軍會晤。

劉白羽後來在題為《記範築先將軍》的報告文學中,熱情讚頌他是“魯西北的太陽,魯西北的父親”。

卡爾遜是第一個深入到華北抗日根據地訪問的外國軍事觀察家,受到了範築先的熱情歡迎和接待。在十天的時間裏,範築先向卡爾遜詳細敘述了魯西北根據地如何在艱苦環境中建立和成長的經過,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並陪卡爾遜走訪了陽穀、朝城、觀城和濮縣,沿途觀看日寇占領期間犯下的搶掠燒殺的罪行。每到一地,都舉行群眾歡迎大會,請卡爾遜發表演講。

卡爾遜和範築先激情澎湃的精彩演講往往要持續兩三個小時,無論是在烈日之下還是在漆黑的夜晚,會場上到處都是情緒蓬勃高漲的人群和一片歡呼聲,顯示了魯西北軍民高漲的抗日士氣,令卡爾遜深受感動。

他回國後,先是在《太平洋》月刊上發表了《中國的遊擊戰爭》一文,隨後又出版了《中國的雙星》一書,用很大的篇幅,生動地記錄下了他在魯西北訪問的感人情景。他不僅把範築先稱作為“我們的全部旅行中最令人感興趣的一個人”,而且還這樣寫道:“目前在他的指揮下有十萬人的遊擊隊。雖然他不是一個共產黨人,但是,他是一個思想開明的人,相信代議製政府。他在自己的轄區內,實行了他所能實行的一切改革,看來人民是同他充分合作的。”

卡爾遜在讚賞範築先英勇抗戰的偉大功績的同時,實際上也從一個側麵,映現出魯西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後的生動局麵,使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知道,在中國的山東西北部,有一塊飄揚著抗日旗幟的英雄土地。

然而,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蔣介石是不會看著魯西北落入共產黨之手的。就在1938年(民國27年)1月11日,韓複榘被調到開封出席軍事會議時遭到逮捕,隨後被押往漢口收監。同月24日,韓複榘被以違反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由蔣介石下命令處決。為了彌補山東的空缺,僅隔三天後,蔣主持的國民政府就委任沈鴻烈為山東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

沈鴻烈原是張作霖、張學良的心腹,是東北海軍的實際締造者。沈鴻烈一向對蔣介石不滿,背後罵蔣介石禍國殃民。但這樣一個心中無蔣介石的人,卻成了蔣介石的得力工具,當上了國民政府山東省主席,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千奇百怪。

這時候的山東大部分領土被日軍占領,沈鴻烈的省政府成了“遊擊政府”,1938年的2月份,沈鴻烈隻能將省政府設於還沒有被日軍占領的魯南曹縣。當他得知聊城的範築先還保持著國民政府的完整建製後,十分高興,3月份即派所謂視察團到魯西北“視察”。在考察中,發現聊城的抗日工作搞得轟轟烈烈是不錯,那都是在共產黨的幫助之下搞成的,魯西北簡直就成了“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