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8運輸機的動力由四台渦槳發動機帶動,起飛功率4×4250當量馬力。它的最大時速為662千米/小時,最大航程為5100公裏,機組乘員為6人。
渦槳發動機的驅動原理大致上與使用活塞發動機作為動力來源的傳統螺旋槳飛機雷同,是以螺旋槳旋轉時所產生的力量來作為飛機前進的推進力。其與活塞式螺槳機主要的差異點除了驅動螺旋槳中心軸的動力來源不同外,還有就是渦槳發動機的螺旋槳通常是以恒定的速率運轉,而活塞動力的螺旋槳則會依照發動機的轉速不同而有轉速高低的變化。
由於飛機在起飛時,產生了強大的加速度,還是引起了不少戰士們的不適應。坐在座位上的還好,以座位為依靠,但是坐在貨艙的地上的戰士就受不了了,初速度產生的慣性把他們一個勁地往後推。
虧著這些戰士們都是訓練有素,幹脆最後麵的就把背包頂在貨艙的金屬板上,再用脊梁靠在背包上,這樣,身子就有依靠了。為了防止前麵的戰士“砸”過來,就用腳頂住了前麵,前麵的如法炮製,也用脊梁靠在後麵戰士的腳上,然後腳在往前頂。就通過了這樣的傳力,一個頂著一個,一排頂著一排,整個坐著的戰士們形成了一個整體,才不至於被強大的起飛慣性羅在了一起。
運8-運輸機飛在了空中,航速穩定了,戰士們就好多了,人和人之間逐漸有了間隙,氣氛也輕鬆活躍起來。
有的就笑站罵後麵道:“你剛才踹我幹什麼,是不是得罪了你,乘機報複我啊!”後麵的就罵道:“我還報複你,你砸我幹什麼,要不是我使著勁地頂著你,光砸也把我的肋條骨砸斷了,還沒有開仗,就掛了。”
更多的戰士在查看著自己的裝備,看看剛才一陣子亂騰,是不是自己的裝備丟失了,要是戰士丟了槍,那才是個麻煩事哩!
韓行的腦子裏卻沒有閑空聽戰士們胡扯,他的腦子裏正浮現出一幅六安的地形圖,日軍的集結地點,國軍的防守區域,在考慮著適當的傘降位置。
六安,位於安徽省西部,處於長江與淮河之間,大別山北麓,地理意義上的“皖西”就指的是六安。所以說,六安是日軍進攻大別山和國軍防守大別山的第一個交戰門戶。
日本第2集團軍 因為北邊的張鼓峰事件,行動晚了許久,7月14日,日本華中派遣軍下令第2集團軍在安徽合肥集中,準備向武漢進攻。7月中旬至8月下旬,日軍第2集團軍第10、和16、第13、第3師相繼在合肥地區集結完畢。
8月20日,日軍第2集團軍下達作戰命令,決定分南北兩路作戰,北路第10師沿安徽六安到河南光州一線,向信陽推進,第3師為後援跟進。南路第13師沿安徽霍山到河南商城一線向武漢北麵推進,第16師尾隨第13師作為預備隊,並擔負交通線的警備。
8月下旬,中國第5戰區在大別山北麓加強防禦部署,以第3兵團在六安、霍山以西商城地區設防,準備迎擊日軍。其所部第51軍部署於六安地區,第77軍部署於霍山方麵,第71軍控製於商城東側附近,準備對進攻之敵實施反突擊。
韓行對劉致遠和殷兆立說:“現在國軍的51軍,就在六安縣城防守,六安的西邊是國軍的71軍,東麵是日軍的第10師,我們就在六安的北邊約20裏地傘降,這個地方離著日軍和國軍都不遠,而且離著國軍的71軍也不算遠,二位看看怎麼樣?”
劉致遠說:“我看了看地圖,六安的北邊還有一條河叫淠河,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
韓行問:“我看我們就在淠河的西麵降落,如果日軍來進攻,我們也可以利用淠河阻擋一下。”
劉致遠說:“淠河上有一座橋,是兵家的必爭之戰,要想控製住六安,就得控製住淠河,要想控製住淠河,就得控製住淠河橋。”
韓行一拍腦子,忽然想起來了:“我怎麼把淠河橋忘了呢,速速拍電報,叫情報隊控製住淠河橋,和嚴密監視著淠河橋以北的地區,我們就選擇在那裏實行空降。”
滴滴答答的電報聲迅速地通過無線電波傳到了早一天實行空降,降在此地區的南征軍情報隊。
此時的情報隊隊長潘小安正帶領著情報隊,就隱藏在淠河橋一帶,為了彌補兵力的不足,還特地從特戰營裏借兵一個排,這個排就是特戰營的一連一排,排長正是張小三。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所以都穿著百姓的衣服,武器也藏在了暗處。
經過這半年多的軍事生活和情報工作的熏陶,潘小安早就知道了哪些地方重要,哪些地方不重要,東邊就是六安城,孫連仲的51軍就守在六安城,再往東,日軍的第10師已經嚴陣以待,隨時有進攻六安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