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回 空降六安(五)(1 / 2)

韓行說:“趕緊掃清完這些鬼子,掃清完後,以倉房村、高大莊為中心,迅速地建立起一個工事圈,繼續迎接空降的後續部隊。”

殷兆立答應一聲:“是!”迅速地執行命令去了。

不一會兒,潘小安也派人來聯絡了,說明了淠河橋的情況。韓行和劉致遠商量後,迅速地派出劉致遠的一個連,接替情報隊守橋,把情報隊騰出來,好繼續偵察六安城附近的情況。同時派出聯絡官和守六安的國軍51軍聯係。

倉房村和高大莊附近的槍聲很快地稀疏下來。本來,這兩個小隊的鬼子是來打前站的,也就是摸一摸這一帶的情況,好為鬼子的大部隊迂回戰術探探情況。沒想到,卻和特戰營的張小三排相遇了,戰事一拖延,被空降的傘兵趕了個正著,順手牽羊,把這兩個小隊的鬼子吃掉,掃清了六安城以北的這一片地方,也就大大加強了六安城北麵這一帶的安全。

兩個多小時後,第二批傘降兵降臨了。這時候,南征軍的部隊已增加到了800多人,張維翰也來到了,司令部裏再加上徐大,已經成為了三個人。以後,每隔兩個多小時,傘兵就空降一次。

韓行把南征軍的司令部前移,挪到了六安城的附近,從這裏正好看到六安城的交戰情況。情報隊也送來了有關六安城的51軍和日軍第10師交戰的資料。

國民革命軍第51軍,原屬東北軍係列,軍長於學忠,參謀長 劉忠幹。 第113師師長周光烈第337旅旅長竇光殿轄673團、674團。 第339旅旅長 孟憲周轄677團、678團。

第114師師長牟中珩第340旅旅長扈先梅 轄679團,680團, 第342旅旅長李雨霖 轄683團,684團。

1938年4月,該軍參加了徐州會戰,在台兒莊附近的陶墩、柿樹園、彩裏徐(在今棗莊市台兒莊區和嶧城區)一線陣地阻擊南犯敵人。同年5月,該軍在徐州會戰失敗後,奉命轉進銅山附近,占領津浦路東之國防工事,掩護魯南兵團撤退。8月,該軍調赴大別山北麓前線,參加武漢會戰。

日軍第十師團又名姬路師團,是日本陸軍的一個甲種師團,是日軍在二戰爆發前17個常備師團之一,裝備精良,被日軍作為現代化師團的樣板。1937年8月中旬自日本本土登陸大沽於天津集結,後編入第2軍。

這時師團的編成是師團長磯穀廉介中將,參謀長堤不夾貴大佐,步兵第8旅團(瀨武平少將),下轄第39聯隊(沼田多稼藏大佐),第40聯隊(長野義雄大佐)。步兵第33旅團(瀨穀啟少將),下轄第10聯隊(赤柴八重藏大佐)第63聯隊(福榮真平大佐)。

該師團直轄騎、炮、工、輜各一個聯隊,還有通信隊,衛生隊和1-4野戰醫院。臨時配屬2個炮兵聯隊,2個機槍大隊,2個裝甲中隊。1938年6月18日,師團長變更為篠塚義男。

韓行、張維翰、徐大反複地看著雙方的資料。韓行分析道:“單從人數人分析,51軍號稱一個軍,其實也就是有8個整編團,一萬多人。而日軍的一個師團,單從人數人分析,就有2萬5千人。別說國軍的裝備比較單一,而日軍則是一個綜合化的部隊,武器和國軍的武器沒法比。另外在日軍的後麵,還有第3師作為後援,51這的這一仗,凶多吉少啊!”

張維翰也在想著這個問題:“這個仗換成誰也沒法打,這就是武漢會戰的現實,國軍在兵力上總體來說是優勢,而在局部戰場上,為什麼都是劣勢,要是都是這樣的打法,這個武漢大會戰真是沒法打啊!”

韓行想了想說:“我看,有必要和於學忠見一次麵,拉一拉,以便更有利於兩軍的配合。你看怎麼樣啊?”

張維翰說:“你說得對啊,隻有見了麵,才能更有利於雙方的配合作戰。再說,對於於學忠這個人我們還不了解,見了麵確實需要好好地了解一下。我看,這個任務還是我去吧?”

韓行說:“還是我去比較合適,你是副司令,鎮守著六安的北邊,也是責任重大。”

張維翰想了想,點頭同意,特派出殷兆立一個特戰營的一個排護送。當然,臨去前,先由情報隊的潘小安給於學忠打了個招呼,那邊同意後,韓行立刻帶領著特戰營的一連張小三排,列隊前往51軍軍部。

韓行故意走得很慢,一邊慢慢地走著,一邊觀察著51軍的陣地。

51軍是圍繞著六安城外,建立了幾道防禦工事,這些工事也不能說修得不好,一切都是按照正規作戰的野戰要求挖的。戰壕多寬,多深,連隊與連隊之間,連與營之間,營與團之間,都有明確規定,就和一個模子扣出來的一樣。

陣地上的士兵,有的在休息著,有的在整理著武器和書信,有的在抽著煙,還有的在談論著戰事和家事。看來,他們對血腥的戰場已是見怪不怪,並沒有特別驚慌失措的樣子。

陣地前麵,躺著橫七豎八的屍體,也有穿黃軍裝的,顯然是鬼子的屍體,也有穿綠軍裝的,顯然是國軍的屍體。如果不是進行白刃戰和反擊戰,陣地前不會有這麼些國軍的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