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回 史河之戰(五)(1 / 2)

這個13師團原來是進攻安徽霍山的,8月28日,13師團突破中國77軍陣地攻占霍山後,又向河南商城推進,9月2日,13師團攻占了葉家集後,連休息也沒有休息,就向史河發動了進攻。

第13師團是日本陸軍的一個臭名昭著甲種師團,參加了南京大屠殺的暴行,荻洲立兵中將為師長。下轄步兵第103旅團、第26旅團,共4個步兵聯隊,1個騎兵大隊,1個山炮聯隊,1個工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外加通信隊和衛生隊,總共約28200人。

這個師團長荻洲立兵也是那種所謂的職業軍人,從小學開始就是作為軍人培養的。荻洲立兵小學時候進入名古屋陸軍地方幼年學校,後來又進入中央幼年學校,畢業後再進入日軍培養低級軍官的陸軍士官學校。

1905年3月從陸軍士官學校17期畢業,經過10年軍旅生涯以後,荻洲立兵進入培養高級軍官的陸軍大學進修,並且在1916年11月,陸軍大學28期畢業。換句話說,荻洲立兵從小學開始到現在為止的54年間,作為軍人和經受軍事訓練就有40多年之久,是一個很出色的軍人。

更重要的是,荻洲立兵從抗戰爆發以來就在指揮13師團,到武漢會戰時期已經指揮了1年之久,對13師團非常熟悉,指揮起來也得心應手。所以,13師團是一支久經戰爭考驗的強悍勁旅,戰鬥力驚人,絕對不可小視。

宋希濂的71軍轄36、87、88三個師,還有個非嫡係的61師。36、87、88師是國軍中的模範全德械師,可謂鐵血虎賁,守衛史河的正是36師的第212團的顧葆裕團。

德械師是怎麼回事呢,許多看客還不明白,這裏有必要說明一下。

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麵破裂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便迅速驅逐了蘇聯軍事顧問,開始向德國尋求軍事援助。

第一批來華的德國軍事顧問是馬克斯?鮑爾上校(馬克斯?鮑爾雖然名不見經傳,卻曾在德國總參謀部供職,以其出色的軍事才幹深得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的賞識)、斯圖茲納中尉和霍姆爾少尉三人,由此揭開了中德軍事合作的蜜月之旅。

中德軍事合作因此漸入高潮,不僅雙方簽署了《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德國還開始幫助中國建立軍事工業,並在中國軍事工業尚未建成前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而且第四任德國軍事總顧問前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漢斯?馮?塞克特上將在協助中國整軍建軍方麵,提交《陸軍改革建議書》,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財力,首先建立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小型核心示範武裝,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國60個師的整編,他認為中國有這樣60個師的精銳常備軍就足以應付各種狀況了,這就是國軍30年代60個整編師方案的來源。

至1937年7月抗戰爆發前,整軍計劃一共進行了兩期,計20個師,第三期10個師正在進行之中。實際在已完成整軍的20個師中,其接受德式裝備和德國顧問的訓練程度也各有不同,實際接受過德國顧問係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隻有下述各師: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第36師、第87師、第88師和教導總隊,以及不屬於正規軍係統的稅警總團。

在抗戰初期,就是以這些經過整軍的德式師擔當起中流砥柱的作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然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不少軍事曆史學家認為,如果抗戰再晚一年爆發,將會有更多的中國軍隊接受先進的德式裝備和德式戰術思想訓練,抗戰局麵至少可以說樂觀很多。

德式師主要單兵武器是國造7.92毫米中正式或德製1924年式標準型毛瑟係列步槍,也就是K98k的前身。當然由於種種原因,在德式師裏還有其他各式型號的步槍,如漢陽造等。

德式師裝備的輕機槍多是國造仿製捷克ZB26,也有少量的比利時和法國的輕機槍。輕機槍裝備數量基本能達到每班一挺的標準。

德式師裝備的手槍自然是名聞遐邇的駁殼槍,也叫盒子炮、快慢機或二十響,其真正的名稱應是7.63毫米毛瑟M1932型全自動手槍,歐洲多稱為C96手炮。

重機槍多采用仿製馬克沁的二四式水冷式重機槍,該槍是根據1934年由德國兵工署向中國免費提供的馬克沁重機槍全套製造圖紙生產的,二四式馬克沁重機槍與德國陸軍裝備的1908式重機槍稍有不同,確切地說應是1909式外銷型號,采用250發帆布彈帶供彈。

一般情況下,重機槍的裝備數量是每個步兵營建製裏設有一個重機槍連,共3個排6挺。這一配置標準隻相當於德國陸軍標準步兵營的一半。

在通訊方麵,德式師設立一個無線電通信排,配備15瓦無線電台,並在各步兵團團部建立一個配備5瓦無線電台的無線電通信班,構成了師團兩級的無線電通信係統。

個人裝具方麵,德式師的軍裝分三種,春秋為黃綠色駝絨夾衣常服,夏季為草綠色卡其布衫(又分長褲短褲兩種),冬季為棉布。作戰時,則戴德製M—35型鋼盔,這也是德式師最明顯的服裝特征,鋼盔上同樣也鑲有一顆青天白日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