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回 血腥的絕食示威(1 / 2)

韓行對大家擺了擺手,叫大家不要聲張,悄悄地走近了專署門口。現在要緊的是了解情況,隻有了解了情況了,才能采取正確的行動啊!

隻見這支靜坐隊伍裏拉起了一個大橫幅,上寫:“臨清地區請願團”,這幾百個人裏頭,以老人聚多,男人居多,大部分人穿得也算整齊,看來都還是些有鼻子有眼的人物。他們一個個精神疲憊,神情恍惚,看來已是相當的疲勞和衰弱了。

就在他們的麵前,放著一些幹糧和飲用水,但卻絲毫未動。

一個瘦瘦的老頭兒,在人群裏奔走,不斷地向大家遊說著:“我說鄉親們啊,父老兄弟們呀,有什麼事情吃完飯再說嗎!先喝點兒水,喝點兒水也行呀!老這樣下去,不行啊,人要餓出毛病來,渴出毛病來的呀!”

不用說,這個瘦老頭兒就是韓多峰了。韓行心裏想道,怨不得沒有去迎接我們啊,原來已是自顧不瑕,局麵時刻有崩盤的可能。

“不好,他們這是在絕食,絕水。”韓行判斷道。“真要是這裏鬧出人命來,給韓多峰本來就不穩的政權裏更是渴上加鹽、雪上加霜。”

離韓行最近的一個老頭兒在嘟囔著:“反正我們都是快死的人了,早晚脫不了死。與其成天擔驚受怕,苟延殘喘,逼得人生不如死,還不如現在就死在專署門口,也好讓官府知道一下,現在的老百姓過得都是什麼日子。”

“天要塌了,人沒命了,乍就不出來一個救星呢!救救我們這些窮苦的老百姓啊。”

可這些請願的人都是些什麼人呢?韓行、陳蘋、張小三和幾個人都去了解了,這是由整個臨清地區下層民眾組織起來的請願團,主要是由中小地主代表、貧苦農民代表、各地的小手工業者代表,也能基本上代表了臨清地區大部分民眾的願望。

臨清地區的亂象首先從韓複榘時代說起,那時候土匪就多,前任專員趙仁泉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剿的方式。今天殺一批,明天殺一批,這兒殺了,那裏又起來了,真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土匪卻是越殺越多。

當地群眾稱他為“殺人不眨眼的趙屠戶”。

1937年10月下旬,趙仁泉接到了韓複榘的命令,帶著地方團隊的槍支人馬攜款逃到黃河以南去了,卻使這個地區的形勢更加混亂。

日軍占領臨清縣城後,曾出現過當地漢奸組織的維持會和漢奸軍隊的“皇協民軍”。但日寇因為兵力不達,又在1938年5月放棄了這個運河港口城市的據點。

就在日寇占領臨清縣城的這段日子裏,土匪和打著各種抗日旗號的武裝就更多了。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誰來養活這些軍隊,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武裝的給養問題,最終還得由當地民眾來解決。

一個鄉鎮裏,一個村裏,今天你派款,明天我派糧,早已超出了當地的承受能力。要是達不到這些土匪武裝的要求,不是牽牛架戶,就是挖地三尺,逮住什麼拿什麼,槍斃幾個人嚇唬嚇唬也是時常發生的事情。

當地民眾已處在了水深火熱之中,生命和財產已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官、民、匪,在這三種力量的角逐中,最不經折騰的就屬於民了。民眾終於受不了了,組織了請願團,到新上任的專署專員韓多峰這裏來絕食絕水示威,以彰顯民意。

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兒,最先受不了了,一下子昏厥在地上。

韓多峰早就顧不得專員的架子了,抱起他來,就往他嘴裏灌水。灌了幾口水後,這老頭兒醒過來了,又拒絕喝水,以表示絕食絕水的決心。他哆嗦著說:“韓專員呀,我早死一會兒晚死一會兒已經無所謂了,你就不要救我了吧,還是救救臨清的父老鄉親們吧!”

韓多峰說:“自凡我來,就是救民於水火之中的,匪患我們一定要清除的。”

老頭兒說:“話都會說,可是什麼時候能清除呢?我們實在是沒法活了啊,等不及了。我那個村裏,明天就要交100石糧食,上哪裏弄去啊,家家戶戶早就揭不開鍋了。”

另一個老頭兒說:“我那個村裏,明天就要交80石糧食,要是交不上,就得架戶了。真要是架了戶,又得死幾口,真是沒有我們的活命了。”

幾個人紛紛訴說著各自村裏的苦處。

韓多峰聽了,卻也是沒有什麼辦法,指望自己手中的武裝力量,看門還算勉強可以,隻要是他不來打自己。可是要想打土匪,真是想也別想,隻能是被土匪打了。隻能含糊其辭地說道:“這麼大的事兒,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容我們積蓄力量,早晚一天有解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