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回 堅守長壽店(二)(1 / 2)

韓行知道,劉振三所說的29集團軍,也就是川軍。他們裝備低劣,訓練較差,戰鬥力不強,如果日軍真打到川軍的頭上,恐怕是凶多吉少。

張自忠的了劉振三的話,眉頭深深地皺了一下。

韓行有個習慣,那就是看官兵的時候,也順便地看一看他們的裝備。

180師的裝備可謂是五花八門,他們的重武器很少,像重炮啊,步兵炮啊,幾乎是沒有,就是連重機槍也很少,輕機槍也有限。就是連步槍,也是雜七雜八的,包括蘇製莫辛納幹,日本三八式,國產老套筒,國產中正式,捷克式毛瑟步槍,德國式毛瑟步槍。

這樣的步槍,配置子彈也是相當的麻煩。

三八式的三零長刺刀是倭刀式樣,長度長半米以上。莫辛納幹是蘇製的四棱刺刀,隻能刺不能砍。國產老套筒是仿製三零式的刺刀,中正式則是仿造歐洲式樣的長刺刀,捷克式毛瑟和德國式毛瑟是原版歐洲刺刀,長劍式樣。

刺刀的繁雜,造成的弊端之一就是互換困難,而且損失一把是一把,根本就沒處換了。

西北軍步兵子彈大約每人能達到50,60發,遠遠不如日軍每人120到200發。要說川軍,那就更慘了,往往隻有10發甚至20幾發子彈。

更慘的是,原本第五戰區就缺少重武器,經過武漢會戰的激戰,以及武漢會戰後期的大撤退,原有少量重武器也損失殆盡,導致重裝備上極弱。

整個戰區的部隊,幾乎都是輕裝步兵,主動進攻基本是豁著人上,防禦的時候,也有很大困難,那就是火力明顯不足。

所以,劉振三對這次防禦戰信心不足,也是有原因的。

這個時候,圍在張自忠周圍的180師的弟兄已是不少,看來大家經過連日的作戰,已經有些疲憊,產生了一些敷衍的想法。那就是應付一下就算,不肯作你死我活的拚搏。

張自忠明著是對著劉振三和吉星文,實際上是對所有的弟兄們大聲地說道:

“今日之事,我與弟兄們隻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是敷衍,大家敷衍,一切敷衍,我對軍官們敷衍,軍官們對部下也敷衍。敵人沒來我們是敷敷衍衍地布置,敵人既來我們也是敷敷衍衍地抵抗,敷衍一下就走。

這樣的做法,看起來似乎聰明,其實最笨,似乎容易,其實更難,似乎討便宜,其實更吃虧。因為今天不打,明天還是要打,在前麵不打,退到任何地方還是要打。

完是一樣的完,犧牲是一樣的犧牲,不過徒然給世人嘲笑。所以這條路的結果,一定是身敗名裂,不但國家因此敗壞於我們之手,就連我們自己的生命,也要為我們所斷送,這就等於自殺。

所以這條路是死路,沉淪滅亡之路。

我與弟兄們同生死、共患難十餘年,感情逾於骨肉,義氣重於同胞,我是不忍弟兄們走這條滅亡的死路。弟兄們素識大體,明大義,諒自己也決不肯走這條路。無疑的我們隻有走另一條路,就是拚。

我們既然奉命守這條線,我們就決心在這條線上拚,與其退到後麵還是要拚,我們就不如在這條線上拚得有價值、有意義。我們這一次一定要同敵人在這條線上拚到底,拚完算完,不奉命令,決不後退。

我與弟兄們受國家豢養數十年,無論如何艱難,我們還拚不得嗎?幸而我們的拚,能擋住了敵人,則不僅少數的幾個人,就連我們全軍也必然在中華民國享著無上的光榮,我們官兵也永遠保持著光榮的地位。

萬一不幸而拚完了,我與弟兄們也對得起國家,對得起四萬萬同胞父老,我們沒有虧負了他們的豢養,我們亦不愧做一世的軍人。所以,這一條路是光明磊落的路,是我們惟一無二應該走的路。

我與弟兄們參加抗戰以來,已經受了千辛萬苦,現在到了最後的一個時期,為山九仞,何忍虧於一簣,故惟有弟兄們打起精神,咬緊牙根,拚這一仗。我們在中國以後算人,抑算鬼,將於這一仗見之。 ”

張自忠的話在深深地打動著每一個人。

陣地上180師的所有官兵,隻要能聽見張自忠話語的,都在聆聽著他的聲音,捕捉著他的每一個音符,在即將進行的激烈戰鬥中,都將遵照著張自忠的命令,奮勇拚殺,戰鬥到最後一刻,最後一個人。

張自忠鼓勵完了所有官兵,又在繼續檢查著長壽店的工事,直到親自監督著長壽店陣地工事全部改造完,心裏才舒了一口氣。

張自忠稍微靜下了心,才對韓行說:“韓司令啊,你對我們的長壽店陣地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