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自己聯隊的戰鬥意誌,命令一下,不論哪一級軍官,以至到最下級的士兵,那就是無條件地服從長官的命令。如果哪一個敢不執行,那就得上軍事法庭,甚至可以執行戰場紀律。
再就是優良的戰術素養,怎樣進攻,怎樣防守,早已演練和實踐過多次,不用再說過多的廢話。每個指揮員和戰鬥員的技術能力,那也是相當強悍的,步槍手射擊準確,擲彈筒手是敵人發出了第一槍,兩秒鍾後就能打到敵人的身邊。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炮手更是訓練有素。
最值得自己興奮的是自己的聯隊和中國軍隊的武器差距了。據情報所說,中國防守的部隊,一個連才有一挺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炮更是別提,步兵炮、榴彈炮是連有也沒有。而自己的部隊,一個班就有一挺輕機槍,一個小隊就有三挺輕機槍、三個擲彈筒。
所以說,自己一個班的火力,就相當於中國軍隊一個連的火力。打仗不是比得人多,裝備不行,人再多又有什麼用處呢,牛羊倒多,那也是隻有挨宰的份上。
想到了這裏,桐護郎開心地大笑了起來。
第9聯隊最前麵的部隊衝到離中國軍隊的最前沿隻有四五十米了,突然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了許多的中國軍人,一齊開火,槍聲響成了一片,手榴彈也在日軍的隊伍裏爆炸。
日軍是倒下了一片。
日軍後麵的輕機槍、擲彈筒、重機槍、迫擊炮是一塊兒響起來了,在壓製著中國軍隊的火力。
中國軍隊的火力似乎也不弱,特別是有一種威力巨大的重機槍,“噠噠噠……”地不斷地發射著密集的子彈,不但前麵的日軍倒下了一片,就連後麵的日軍也受到了很大的壓製。輕機槍好像也不少,而且這些輕機槍的性能還相當的優良。
這下子,桐護郎有些看不明白了,他自言自語地說道:“不是說,中國的軍隊沒有重機槍嗎。不但有,而且還相當的強悍,這種重機槍好像比馬克沁重機槍還要厲害。”
桐護郎算說對了,這就是南征軍的12.7毫米的重機槍。
雖然是特戰營,但是韓行還是按照野戰的要求,每個戰士配置一支突擊步槍,每個班配置一挺7.62毫米機槍,每個連隊配置三挺12.7毫米重機槍。
這個特戰營就有了9挺12.7毫米重機槍。這種重機槍理論射速為450-600發/分,有效射程為1500米。重機槍射手射擊的時候,都是仰著槍筒子,朝著天上射擊,根據曳光彈的彈道,在不斷地調整著射角仰角和左右角度。
機槍子彈是向天上射去,落下來的時候,也是從天上落下來。
小鬼子很少有打在胸膛上的,都是打在了頭上或者是打在了肩膀上。12.7毫米的子彈,隻要是被它擊中了,理論上很少有成活的可能,那都是一打一個大窟窿啊。
十幾輛輕型坦克在掩護著日軍進攻,突然,有一輛豆戰車停了下來。旁邊的一個步兵小隊長在大聲地用日本話吼叫著:“你這個坦克車,怎麼不開了呀,繼續朝前開呀!”
仔細一看,壞事了,坦克車上已被打了幾十個眼眼,看來重機槍的子彈會毫不留情地射穿坦克車上的鋼板。
這個日軍小隊長打開坦克車上的蓋子一看,車裏的兩個乘員,一個駕駛員和一個車長,早已死得挺挺的了,渾身淌滿了鮮血。
“八嘎!中國人的機槍大大的厲害,比我們日本人的機槍還要厲害。”他狠狠地罵了一句。
第9聯隊最前麵的士兵,馬上就要衝進中國軍隊的戰壕裏了。
突然,從中國軍隊的戰壕裏跳出了無數的士兵,挺著刺刀,衝進了日軍人的軍隊裏,和日本人進行了你死我活的肉搏戰。
說實話,中國人的拚刺技術確實不如日本人,但是他們人多啊,還有就是,他們不怕死。以人多和不怕死的強悍精神,日本人確實占不了上風。
有一輛日軍坦克車衝進了中國的戰壕裏,有一個中國士兵一下子就跳了起來,拿著手榴彈跳上了車頂,就要掀開坦克車的車頂蓋,往裏砸手榴彈。
車裏的日本乘員,早就防備了這一招,在裏頭關死了坦克頂蓋,使憑中國士兵怎樣努力,也無法打開這個坦克頂蓋。
“叭”地一槍,後麵的一個日軍士兵朝著車頂蓋上的中國士兵就放了一槍。
這個中國士兵一頭從坦克上栽了上來,他的頭上中彈了。
接著又有一個中國士兵從戰壕裏鑽了出來,繼續拿著一顆手榴彈,要掀開坦克車頂上的蓋子。
又是一顆子彈飛來,這個中國士兵又從坦克車上栽下來,犧牲了。
又有一個無畏的戰士撲上來,攀上了坦克車頂,繼續要掀開坦克車頂上的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