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日本組建的新式陸軍包括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五大兵種,騎兵僅次於步兵放在第二位。
日本騎兵最初完全模仿法國騎兵,包括各種武器裝備,馬具。但是,最重要的馬匹,由於曆史問題,卻暫時沒有什麼變化。
在八國聯軍侵華中,日本騎兵騎著傳統的日本馬,同歐洲各國騎兵並肩作戰,結果遭到歐洲騎手的嘲笑和奚落。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人除了魚類等水產品,幾乎不食用肉類,蛋白質和脂肪攝入量很低,加上遺傳因素,日本人當時個子很矮,平均身高隻有一米五。
而日本馬高度也僅有1米,日本騎手騎在日本馬上,比高大歐洲騎手騎著的大洋馬,矮了非常可觀的一大截。
加上日本馬力量小,速度慢,負重也小,這也和洋馬相差很大。
實戰中,日本騎兵作戰能力低下,根本沒起到什麼作用。
西洋騎兵嘲笑日本騎兵是:騎著大耗子的日本侏儒!
此戰之後,日本騎兵深感羞辱,開始加快了騎兵的發展,這是全方麵的發展,其中的重中之重,自然是戰馬的改良。
日本用了幾十年的時間,花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改良了戰馬。
日本侵華前,大量的改良戰馬已經裝備部隊,主要分為五種,全是世界名馬,包括:阿拉伯馬,英國純種馬,盎格魯阿拉伯馬,盎格魯諾爾曼馬,頓河馬。
阿拉伯馬體形優美,速度快,耐熱性和耐力都很強。當年安拉之劍卡立德在敘利亞大敗羅馬大軍,靠的就是阿拉伯馬。這些阿拉伯馬在50度的高溫下,仍然可以衝鋒,而羅馬人的馬早就熱趴了!
目前沙特等國,已經限製阿拉伯母馬出境,為了保存自己的馬種。
阿拉伯馬在日軍中,主要不是用於作戰,而是用於耍酷!
大正、昭和天皇的座騎都是阿拉伯馬,公開場合昭和天皇閱兵時騎的都是白色的阿拉伯馬。天皇的近衛騎兵和馬車所用的也是阿拉伯馬。
速度極快的英國純種馬,還有盎格魯阿拉伯馬(英國馬和阿拉伯馬的雜交),也同阿拉伯馬類似。在日本主要作為賽馬,而不是戰馬。
盎格魯諾曼馬,也就是英國馬和法國諾曼馬的混種,則是日本戰馬的主力。
超過七成的日本戰馬都是這種馬!
盎格魯諾爾曼馬在速度、勇氣、耐力、負重能力上都相當出色,而且馬的體型高大,身體強壯。
日本對於騎兵用的盎格魯諾爾曼馬有著嚴格的要求,就是從馬肩胛骨到前蹄之間的垂直距離,為153厘米以上,體重必須在460公斤左右,不能有任何贅肉。這個標準是日本馬絕對無法達到的,也和歐洲美洲各列強對騎兵戰馬的標準一致。
這種優秀的戰馬,不僅適合做騎兵的坐騎,也給日本輜重兵使用。
至於頓河馬,則是在日俄戰爭中繳獲哥薩克的馬匹。
頓河馬雖然體型矮小,速度有限,但是跟蒙古馬一樣,吃苦耐勞,不容易生病,而且負重能力強,更擅長長距離行軍(當年頓河馬是長距離拉練比賽的冠軍馬匹)。
日軍繁殖了大量頓河馬,用作輜重兵的載重馬,但是並不裝備騎兵部隊,參加作戰。
需要說明的是:日本是非常重視馬的血統。每一匹戰馬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注明馬的生日、血統等等。
在日俄戰爭中,日本騎兵部隊已經擴充到了54個中隊的兵力。此戰日本騎兵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麵對俄軍在滿州部署的212個騎兵中隊絲毫不落下風。
到了一戰之前,日軍已經完全脫離了法國騎兵的模式。
日本騎兵的武器和裝備已經清一色是本國設計,包括:三二式騎兵軍刀,三八式騎槍,四四式騎槍,騎兵專用的三菱刺刀,三〇年式騎兵馬鞍,三三年式騎兵馬鞍,南部十四式手槍,甚至還有彈藥盒,武器攜帶背包等等。
可以說,日本騎兵的裝備相當精良,算是當時世界一流,而且日本戰馬也是世界第一流的。
遺憾的是,騎兵全勝的時代已經過去。
在一戰以後,日本軍方高層認為未來是坦克裝甲車的時代,騎兵已經過時。而且騎兵相當昂貴,除了各種飼養費用和裝備以外,為了便於訓練,日本戰馬的公馬全部都是閹割的,所以也沒有後代,隻能使用一代。
日本軍事高層曾經試圖廢除騎兵,隻是在騎兵方麵高層的強烈抗議下(還有軍官為此切腹自殺),隻得保留了騎兵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