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回 建立茌北根據地(一)(1 / 2)

呂大民歎了一口氣說:“這都是老百姓命苦啊!沒有辦法呀,要是有辦法的話,天寒地凍的,誰還躲到這個地方來。”

吳亞屋、韓行又找到了地下黨員王虎,彭小師談了談,發現這個村的黨組織還比較薄弱,和大白村的條件不能相比。吳亞屋鼓勵這些黨員們,積極發展黨的組織,動員進步群眾,把三支隊殘害群眾的事實整理成材料,對群眾進行宣傳,讓大家逐漸提高思想認識。

韓行呢,叫吳小明派優秀戰士給幾個黨員當軍事教練,培養他們的軍事知識和軍事技能。還叫他們拉一些年青人,一塊兒來學習軍事技術。

吳亞屋也把村子裏給組織起來了,暫時還沒有能力和三支隊對抗,為了隱蔽性,不能叫抗日村長之類的,就暫且取名叫辦事處。辦事處就由王虎擔任主任,辦事處還充實了財糧、文書人員,都由靠近黨的進步群眾擔任。

經過了一個春天的發動與準備,到了夏初的時候,大呂莊已經組織起了50多人的小武裝,取名就叫自衛隊,由王虎任隊長,彭小師為副隊長。

這時候的呂大民大爺再也不是瞧不起大呂村的村幹部了,而是幫著幹這事幹那事,還時常地還伸出了大拇指。

自從有了這支武裝以後,男女老少夜間一般不必逃往野外住宿了,自衛隊處於了半公開狀態。由於敵我力量懸殊,白天仍然沒有力量公開對敵,所以也隻能是半藏半掖,黨員也處於極秘密的狀態。

群眾由於不必要到野地裏去住宿了,也看到了組織起來的好處,紛紛要求加入自衛隊。韓行又通過築先縱隊給自衛隊撥下來二十多條快槍。

人有了槍,那心裏就更踏實了,訓練的勁頭就更足了。

大呂莊才600來人,可是光自衛隊員就100來人,隻要是男人,16歲的半大小子,到55歲的老漢,統統的接受軍事訓練。

就連女人也組織起來了,雖然輪不到她們拿槍,但是紅纓槍,大刀片子還是有的,她們也開始了舞刀弄槍。

韓行和吳亞屋商量著,光有這些民兵自衛隊還不行,還得有和大白村一樣的防禦工事才行。

為這個事,吳亞屋曾到地委去彙報過。地委有的同誌認為修圍寨不符合黨中央提出的拆橋破路平圍寨的指示精神,有的同誌認為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眼下這種形勢,修圍寨對抵抗優勢的敵人有一定的好處。

最後地委搞了個折衷方案,那就是,靠近敵人的邊沿村可以修圍寨,靠近我根據地的村子一律不準修。

吳亞屋回來後,召集大呂莊、郭呂店一帶的村幹部和社會的上層知名人士傳達了地委的指示精神,大家聽後情緒高漲,精神振奮。

會後,群眾立即行動,南至濟聊公路,北到大呂莊,郭呂店方圓幾十華裏的邊沿村,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就把圍寨溝壕以及其他防禦工事修好了,還把散失在民間的鋼槍、土槍、土炮收集起來統一分配使用。

各個村都建立了民兵自衛隊,還按部隊的編製編成班、排。民兵聯防建立起來了,那就是一方受難,八方支援。

僅大呂莊就收集了10門土炮、12支台杆,45支土槍,又集資買了300枚手榴彈,自衛隊擴大到150人,分為了13個班。還把收集到的20把單刀,70支標槍分給其他群眾。

男女老少手持武器的占大呂莊半數之多。在短短的幾十天裏,大呂莊的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公開抗糧抗稅,截擊小股敵人,熱火朝天地和三支隊幹上了。

大呂莊的民兵自衛隊還公開出擊,他們分成了幾個戰鬥小組,進入敵占區,捉拿懲辦零星外出的敵人和罪大惡極的偽黨政人員,配合軍分區襲擊了馮官屯偽區鄉公所,俘虜了一部分偽區鄉人員。

大呂莊的民兵自衛隊還時不時地到濟聊公路上襲擊三支隊的運輸隊,截取敵人的物資彈藥。

大呂莊一帶的民兵自衛隊頻繁活動,振奮了茌北一帶抗日聯防軍民的士氣,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農業生產也得到了一定的恢複,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三支隊的參謀長薄光三,主要就是經營茌平一帶,他看到共產黨的勢力大發展,而自己三支隊的勢力卻一再受到壓製,遂把茌北根據地看成了眼中釘、肉中刺,就想把茌北根據地一下子蕩平,再恢複到他原來的狀態。

1940年10月,他暗中受日寇主子的指示,調集了臨清、堂邑的三支隊,共3000餘人,對我大呂莊、郭呂莊一帶村莊進行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