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區域產業集群演進中集群企業網絡化成長機製與模式(2)(1 / 3)

7.2集群企業網絡化成長的四種典型模式

1.四種模式

基於綜合匹配機製模型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我們識別出了浙江省集群企業網絡化成長的四種典型模式。其具體特點如下:

模式Ⅰ:穩定環境中,當企業製造能力較弱時,集群企業網絡特征:較高的關係強度,較大的網絡範圍,較高的地理開放性。

模式Ⅱ:穩定環境中,當企業製造能力較強時,集群企業網絡特征:較低的關係強度,較小的網絡範圍。

模式Ⅲ:動蕩環境中,當企業吸收能力較弱時,集群企業網絡特征:較高的關係強度,較小的網絡範圍。

模式Ⅳ:動蕩環境中,當企業吸收能力較強時,集群企業網絡特征:較大的網絡範圍。

具體來說,模式Ⅰ表明,在低不確定性環境中,製造能力的不足使得集群企業更多地依賴以較高關係強度、較大網絡範圍與較高地理開放性為特征的網絡模式通過量的擴張實現企業成長。模式Ⅱ 表明,在較低不確定性環境中,當具備較高的製造能力時,集群企業擁有的以較低關係強度和較小網絡範圍為特征的網絡模式促進了企業成長。這一模式表明集群企業開始以互惠的方式融入更高檔次的網絡之中,開始通過質的提升促進企業成長。

模型Ⅲ 表明,在高不確定性環境中,吸收能力的相對不足使得集群企業擁有的以較高關係強度與較小網絡範圍為特征的網絡模式促進了企業成長,這一結論體現了集群企業基於模仿的跟隨策略。模式Ⅳ 表明,在高不確定性環境中,當具備較高的吸收能力時,集群企業擁有的以較大網絡範圍為特征的網絡模式促進了企業成長。這一模式表明集群企業開始從跟隨策略轉變到基於自主創新的先行戰略,開始利用大範圍網絡直接獲得外部信息,把握新的成長機會以實現企業成長。

2.三個特點

這四種集群企業網絡化成長模式反映了現階段浙江省集群企業網絡化成長的以下三個重要特點:

第一,總體來看,浙江集群企業內部能力還有待提高。集群企業網絡化成長模式Ⅰ和模式Ⅲ 是內部能力較弱時,集群企業網絡化成長的模式。這兩種模式表明由於內部能力較弱,集群企業才更傾向於通過基於社會嵌入性的商業關係(強關係)來獲得外部資源。這兩種模式目前還是浙江省集群企業網絡化成長的主要模式。集群企業網絡化成長模式Ⅱ和模式Ⅳ是內部能力較強時,集群企業網絡化成長的模式。這兩種模式是浙江省集群企業升級的兩種重要模式,具有更好的發展前景,但是這僅僅代表較小部分的企業。因此,從總體來看,浙江省集群企業的內部能力還有待提高。

第二,強關係與弱關係所具有的獨特內涵。與上一點相關,由於內部能力不強,集群企業通常隻能通過強關係來獲得資源實現企業成長;在低不確定性環境中,隨著企業製造能力的增強,企業會更多地依賴弱關係獲得資源實現成長。基於對浙江省集群企業成長的調查經驗,我們認為集群企業的強關係背後體現了更多的社會嵌入性(對應的是圖1-1中的B 部分),弱關係背後則體現了更多的市場屬性。

第三,現階段浙江集群企業利用跨區域網絡成長存在一定的風險。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在高不確定性環境中,集群企業即使具備了較高的吸收能力,仍然難以依托跨區域網絡實現企業成長。這一結果反映了一些浙江集群企業目前還難以有效利用跨區域網絡實現企業成長的重要特點。所以,在鼓勵集群企業走出去的時候,應該進一步研究與分析集群企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即集群企業具備了什麼樣的條件之後才能更好地利用跨區域網絡實現企業成長。

7.3集群企業網絡成長研究展望

7.3.1應用前景

1.學術意義

綜合運用規範分析方法和實證分析方法,本書基於匹配視角研究集群企業所麵臨的環境不確定性和內部能力對企業網絡化成長的影響,得到了一些研究結論,對於完善和發展集群企業網絡化成長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