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現行運行模式的研究(1 / 2)

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現行運行模式的研究

企業管理

作者:李坤等

摘要:本文基於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現行的工學結合運行模式加以分析,對現行工學結合模式中存在問題進行探討,指出現行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汽車運用技術 工學結合 改革途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用人企業對於汽車運用技術人才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相應的職業類院校對於學生的教育培養模式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院校逐步與用人企業合作開發新的教學模式,共同完成對學生的教學培養,既發揮了院校的教育優勢,又充分利用企業的優質資源,共同培訓社會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由此誕生出的多種汽車運用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已體現出其獨特的優越性,並成為眾多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一、汽車運用技術專業運行模式現存問題

在眾多汽車運用技術人才培養模式中,大多數高職院校多采用工學交替、頂崗實習、訂單式培養等工學結合模式,在此類模式中院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大力推進合作深度,雖取得一些進步,但實際產生的效果仍未能盡如人意。大部分的合作缺乏長期有效的保障機製,從校企合作的參與者分析來看,主要問題存在於以下幾個方麵:

1.工學結合模式企業獲利較少

汽車運用相關行業具有人員密集、流動性大、技術性強、學習周期性長的特點。汽車相關服務企業的生產經營目的是最大限度創造經濟利益,進入企業實習的在校學生往往缺乏操作經驗、技術水平較低、實習周期較短,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企業大多不願接受此類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在沒有獲利的情況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熱情並不高。

2.現有製度導致實踐教學教師的缺乏

在工學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中,實踐教學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具有高度的理論教學水平同時具有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但大部分高職院校很難找到具有高度理論和豐富技能經驗的高素質教師。現有教師大部分來自於普通高校,大多隻具備理論教學能力,大部分教師沒有企業實踐經驗。雖然很多院校鼓勵在校教師進入企業實踐深造,但是由於部分院校教師缺乏,再加上教學工作量大幅增加,而不得不超負荷工作,很難擠出時間參加工學結合的實踐鍛煉,所以教師進企業實踐進修難以保證。

3.教學課程缺乏實踐性

大部分高職院校汽車運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多數是和合作企業共同製定,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課程教學仍過度理論化,實踐教學往往放置在學生企業實習過程中,導致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所學課程大多是空泛的理論課程無法學到相應實踐技能。另外學習教學過程中所傳授的知識技能與企業要求存在一定偏差,現有的教學水平及內容無法滿足企業的實踐需求。

4.專業課程開設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現有高職院校汽車運用技術專業開設課程存在同質化現象,各院校開設課程基本類似,並沒有根據市場的需要來調整課程,部分課程與社會急需的工種並無關聯。汽車市場是一個十分細化的市場,從前期的設計、實驗、零部件加工生產裝配,到汽車後市場的銷售、金融服務、維修、改裝、汽車調校等,往往需要大量的專業課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