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毛澤東倫理思想的形成及現實意義
公共管理
作者:程渝
摘要:毛澤東倫理思想主要包括以實事求是為基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理想和集體主義的道德原則;以對立統一規律為基礎的道德教育觀與道德修養觀;以實踐論為基礎的動機與效果相統一的道德評價標準。
關鍵詞:倫理道德毛澤東倫理思想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不僅政治、軍事才華橫溢,更以高尚的道德品質贏得了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敬仰。其倫理價值觀不僅在無產階級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更在當下為我們提供了精辟的道德智慧,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
一、以實事求是為基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理想和集體主義的道德原則
實事求是毛澤東研究一切倫理問題的基本方法論。具體來講,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理想和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形成有兩個很重要的基礎。一是對人進行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分析。他指出,研究人的本質必須將其置於一定的物質生產和社會關係的大背景中,否則理論是不具備生命力的。基於毛澤東當時所處的政治經濟形勢,他主張對人的研究也應堅持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的方法,將人性理解為人類“共性”與“階級性”曆史具體地統一的關係。人類共性即自覺能動性,是人類的特點,是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的特點。但是人的自覺能動性是帶有階級性的,例如自覺能動性在大地主資產階級身上是與它的反共反人民的階級性相聯係的。而無產階級、共產黨是新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代表,是人類曆史上最先進、最革命、最偉大的階級,它以消滅一切剝削製度,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為最終目的,這就決定了它的自覺能動性則是體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中。另一方麵,無產階級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現實的人有現實的需要,我們要尊重這種需要。但是人首先要成為生產者才能獲得滿足和需要。因此,人的價值取決於他是否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是否推動了社會的變革、是否貢獻了人類的進步事業。毛澤東提出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德理想和集體主義原則就科學地解釋了無產階級的人生價值觀,即在服務中獲得滿足,在服務中實現責任。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集體主義人生價值觀的指導下,毛澤東指出:“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他還要求共產黨人要積極樂觀、不怕困難,以“一往無前的精神”、“百折不撓的毅力”去戰勝和克服困難。二是對無產階級曆史任務和崇高責任的認識。無產階級的曆史任務是實現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而為這一曆史任務鞠躬盡瘁則是崇高的責任。在探尋這一偉大曆史任務實現途徑的過程中,毛澤東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和務實精神,開創了群眾路線這一活的靈魂。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正是在對人民群眾的曆史作用和地位的充分認識和肯定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人民群眾不僅占人口的大多數,而且擁有無與倫比的智慧和力量,因為他們是實踐的主體,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更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因此,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中說:革命的主體“就是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人農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又指出:“單有黨還不行,黨是一個核心,它必須要有群眾。我們的各項具體工作,包括工業、農業、商業、文化教育等等工作,百分之九十不是黨員做的,而是非黨員做的。所以要好好團結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一道工作。”毛澤東還指出,人們發揮動能動性的質與量的不同、正確和錯誤之分將會導致不同的結果。隻有根據事實、符合客觀規律的思想和以此為依據的行為才是正確的、科學的,反之則是錯誤的,非科學的。在當時的社會形勢下,人民群眾麵臨三座大山的壓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迫切需要正確的思想和階級的指導和引領,才能發揮出正確、科學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共產黨的崇高任務和責任就是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進行革命戰爭、進行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最終建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麵的發展。
二、以對立統一規律為基礎的道德教育觀與道德修養觀
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發展的源泉與動力,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了事物的發展變化。具體到道德問題研究上,毛澤東認為善與惡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麵,沒有善就沒有惡,沒有惡也就談不上善。善與惡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善與惡的矛盾鬥爭推動道德進步,成為道德發展的原因和動力。共產主義品質的形成就是新舊道德矛盾鬥爭的過程。毛澤東從革命的必要性和認識論、社會意識的角度論證了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從實踐經驗的角度說明了改造是可以並且必須發生的。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既要靠內因的作用,也要靠外因的作用。內因即主觀方麵的原因,強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要注重自我改造和自我鍛煉、要自我批評和自我反省,內因是主要的方麵,對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外因即客觀的方麵,即需要道德教育,需要組織、老師、同誌的幫助和感染,外因是次要的,起輔助作用。內因和外因缺一不可,在現實生活中,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既需要道德教育,又需要道德修養。“批評與自我批評”就是是毛澤東在整風運動中提出的符合對立統一規律的道德品質培養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