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相互之間是會吸引的。
像花郎溫夢陰無錯這些人,他們天生喜歡刺激,於是很自然的就走到了一起。
而包拯和公孫策,他們心憂國家天下萬民,相見之下,自會生出相惜之意。
花郎見包拯這樣說,心知他是想收公孫策為己用了,而花郎呢,也樂得如此,像公孫策這般儒雅的人,若是跟了他花郎,那必將無趣的很,而且他還很擔心自己身邊的女人都被他給吸引了。
既然包拯喜歡公孫策,那就撮合他們好了。
“包兄,公孫兄如此文采和憂國之心,你何不請他來縣衙做事,幫你打點一切呢?”
這話正中包拯心意,他望了一眼公孫策,道:“隻是不知公孫兄是否願意?”
公孫策考仕途失意,本已無心官場,可他仍舊心係百姓,他很清楚,行醫治病,救不了天下百姓,唯有當官為民,才是正途,如今包拯清正廉明,是一方好官,他來天長縣也是早有心投奔,如今包拯來問,他那裏有不從之心。
“包大人那裏話,若能跟著你這樣的清官為天下百姓謀福祉,我公孫策又怎會不願意。隻是在投奔包大人之前,我卻是有一個條件的。”
包拯見公孫策肯幫自己,於是連忙說道:“公孫兄快講,莫說是一個條件,就是一百個條件,我也答應。”
公孫策悠然一笑,道:“隻一個條件,那便是無論包大人官做到多大,都必須心係百姓。”
這個條件對很多人來說很苛刻,可對包拯來說,卻更讓他喜歡公孫策,他起身拂袖,眼神堅毅的說道:“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公孫兄,此詩是我對你的保證。”
這首詩並無文采可言,但卻是包拯當清官的決心,公孫策文采斐然,焉能聽不出來,隻見他聽了包拯所吟的詩後,眼睛頓時濕潤起來,而且很是激動的跪下拱手道:“包大人決心如此,公孫策必誓死跟隨包大人,為民請命,還大宋一片青天。”
包拯也激動不已,將公孫策扶起,兩人相互張望,久久不語。
花郎等人在一旁看了,也都深受感染,隻是這場麵也太過煽情了,花郎有些不適應,於是連忙笑道:“公孫兄日後打點包兄在衙門的一應事物,我們是不是應該叫公孫先生了呢?”
花郎覺得,一直叫公孫兄太過別扭了,也不知是看電視看的太多的緣故,還是公孫二字陪兄字太繞口,所以他便想改叫公孫先生。
公孫策卻不在意,道:“花兄弟喜歡便可,叫什麼無所謂的。”
包拯在一旁說道:“公孫先生好,你我以後公事,是亦師亦友亦朋友,叫先生親切而且合乎禮節。”
公孫策見包拯都這麼說了,也自然欣然接受了自己這個新的稱呼。
而就在眾人歡笑一堂的時候,王鬆的跟班狗子怒氣衝衝的跑了進來,他望到公孫策之後先是一驚,隨後衝包拯冷冷說道:“包大人,如今我家少爺屍骨未寒,你們卻不思破案,在這裏交起朋友來了,這是你一個縣令該做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