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隊伍壯大(2 / 2)

本來,偷人詩詞的事情花郎不屑做,隻是如今這種情況,他若是不做,那他辛苦積攢下來的名聲可就付之東流了,沒有辦法,花郎隻得思索片刻,然後隨口吟道:“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後、吹簫聲斷,倚樓人獨。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但試將一紙寄來書,從頭讀。”

花郎剛吟完上闋,那一眾書生紛紛喝彩,而且還有不少人在一旁議論,說這上闋首句,敲碎離愁將離愁擬人話,更讓人覺得離愁之苦,而且首句押韻點名詞之大意,讓人很快入題。

眾人這番欣賞著喝彩著,不少人也連連喊著:“花公子,下闋呢?”

花郎淡然淺笑,繼續吟道:“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隻礙離人目。最苦是、立盡月黃昏,闌幹曲。”

待花郎念完下闋,那些書生卻全部沉寂了下來,花郎望著這些人淡淡一笑,隨後上得馬車,吩咐道:“走!”

馬車飛奔著離開了天長縣,徒留那些書生在那裏慢慢品味著這首滿江紅,時不時的還要吟一句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隻礙離人目。最苦是、立盡月黃昏,闌幹曲。

待那些書生品覺出了這詞味道來的時候,花郎他們已經走遠了,遠的連塵埃都已經不見。

遷徙的過程是無聊的,所以沒事的時候,公孫策就在馬車上取笑花郎:“花兄弟的那首滿江紅太過婉約,實在不像你這樣跟罪犯打交道的偵探能寫出的啊。”

每當這個時候,花郎就連忙笑道:“公孫先生所言甚是!”

每次花郎都用這一句來來回答,讓公孫策想再說些什麼,也不好說了,不過大家都明白,公孫策不過是閑的無聊,想找花郎暢談一下詩詞罷了,可花郎肚子裏的那點墨水,聊得多了不就露餡了,所以他總是找借口推脫。

而這個時候,包拯是要出來給花郎平反的,他說,這首滿江紅初讀覺得婉約的十足,可是慢慢品味,卻又覺得哀而不傷,將那種離愁寫的淋漓盡致,可又並未因此而有任何的傷感,這很符合花兄弟的情況。

包拯為花郎正名,花郎也是不多說其他的,所以到了這個時候,公孫策若是想要談論詩詞,就不找花郎了,而是直接和包拯討論。

一路上,花郎所做的,也不過是欣賞沿途風景,品嚐各個地方的美食罷了,而他是完全不用為錢擔心的,雖說房子沒賣,可積蓄卻是有一點的,再有便是,每次吃飯,都是柳毅幫忙掏錢。

如此他們一行人大概行了半個多月,他們終於來到了端州,而他們來到端州的時候,初夏已經過去了,盛夏來臨,而端州盛夏的悶熱,強烈的讓他們都不敢相信,讓他們覺得,這裏隨時都有可能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