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所以的一切都清楚了,花郎將劉北關譽張費等人的事情以及後周寶藏的事情跟朱釋文說了一遍,如此說完之後,道:“當今大宋邊境十分不穩定,國家很需要這批寶藏,朱隱士雖是隱士,卻也喜愛詩文,想來應該很清楚國破家何在的道理,所以還請朱釋文切莫為了個人義氣,而置國家大義於不顧。”
花郎一番話說完,朱釋文也略顯猶豫起來,如此沉默片刻之後,朱釋文深歎一口氣,道:“花公子所言不無道理,既然如此,我將東西交予你們便是。”
說完這些,朱釋文領花郎等人進了自己的臥室,隨後從床頭拿出一錦盒來,花郎打開錦盒看了一下,發現裏麵的藏寶圖的確是他們所需要的那一份,如今藏寶圖得到了,他們也可以回京城交差了。
與朱釋文道別之後,花郎等人即可離開了烏龍潭。
可是在他們離開烏龍潭之後,花郎突然覺得那裏不對勁,而就在這個時候,他突然停了下來,隨後轉身向烏龍潭那個方向跑去,眾人不明就裏,隻得跟著花郎一同再回烏龍潭。
當他們來到烏龍潭進了朱釋文的道觀之後,隻見朱釋文手裏握著一把刀,他已經死了。
為了朋友之義而死。
像這樣為了一個承諾而死的人已經不多了,花郎等人深受震撼,所以他們將朱釋文葬在了烏龍潭邊,那裏還留有三棵柳樹,之後他們身邊便不會再寂寞了。
從烏龍潭再次離開之後,他們馬上趕回驛館,隨後帶著鄭王柴容柄急匆匆的向京城而去。
如此他們在路上顛簸了半個月之後,便趕回了京城,而在趕回京城的途中,陰無錯提出了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那便是他們決定來金陵是半個月前,可是關譽托付藏寶圖給朱釋文是一個月前,那麼關譽為何就能夠提前十五天就知道鄭王柴容柄要來金陵呢?
對於陰無錯提出的這個問題,大家給出了不少的解釋,最後還是花郎的解釋比較合理:關譽知道鄭王早晚都會去找他們的,所以他必定時刻都在注意著鄭王柴容柄的動向,鄭王呢,為了能夠找借口來金陵圖大業,所以必定一早就派人與金陵節度使程理來往,再有便是他需要整理南唐後主李煜的那些詩詞,興許關譽就是從這些蛛絲馬跡當中,察覺到了什麼,這才將藏寶圖托付給朱釋文的。
而他之所以將藏寶圖托付給朱釋文,想來是因為仁宗是個好皇帝,他不想讓鄭王破壞大宋難得的和平,不想百姓流離失所吧。
一個能夠跟隱士交上朋友,又極其喜歡美食的人,必定喜歡平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