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謀攻(2 / 2)

一時半會也解決不了這些事情,大家隻有先將那些糧食運回去再說,先解燃眉之急。

糧食運回去之後,包拯立馬命人在淮南府各處開設粥篷,每天三餐,米飯要能夠紮進筷子不倒,如果那裏的粥篷做不得,負責的人就要受到懲罰。

這樣風風火火的開設粥篷之後,淮南城的百姓在饑荒這麼多天之後,終於吃上了飽飯,可是吃上飽飯又能怎樣,他們又能吃多久飽飯呢?

他們找到的那些糧食還是太少了,隻夠開設十天粥篷的,而在這十天之內,如果他們弄不來更多的糧食,這些百姓還是會繼續挨餓的,這些百姓沒有離開,說明他們眷戀故土,而除此之外,也因為他們對包拯等人相信,相信他們一定能夠讓他們吃飽飯。

而麵對這些百姓的信任,包拯他們不管用什麼方法,也一定會讓他們吃上飯菜的。

隻不過有一個根本的問題,他們必須解決,那便是蝗災。

旱極而蝗,旱情他們沒有什麼辦法,隻能等老天爺下雨,可蝗災,他們卻是有辦法製止的,隻要全民都動手,撲捉蝗蟲,無論有多少蝗災,終有被撲滅的一天。

可這卻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便是沒有人敢撲滅蝗蟲,在古時這個時候,大家都認為蝗災是老天對百姓的懲罰,是不能夠與之對抗的,若想平安度過,隻能任由其發展,等蝗蟲吃飽之後,自然離開。

因為這個,每當有蝗災的時候,天子要下罪己詔,民間更有甚者要拜蝗神,他們的這些行為看起來頗為愚蠢,花郎對之很是不屑,他認為要想度過這次難關,必須把蝗蟲全部消滅掉,不然他們連下一季的莊稼都種不上,來年隻能繼續挨餓,如此惡性循環,造成的結果簡直難以估量。

可是當花郎提出滅蝗蟲的時候,包拯卻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人,而直到這個時候,花郎才發現,就算聰明如包拯這樣的人,卻也是相信蝗災是上天對百姓的懲罰,他寧肯勸皇上下罪己詔,寧肯放下身段去拜蝗神,卻也不肯聽從自己的建議,來消滅蝗災。

按照季節的變化來說,蝗蟲在冬天便會潛伏起來,而這會給包拯一錯覺,認為蝗蟲離開了,可若是不除去這些蝗蟲,等來年,這些蝗蟲會更多,會引發更大的蝗災,花郎將這些都說了出來,可是包拯不聽,一時間,花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無奈過。

說的再多也是無用,包拯根本不相信憑借人力便能夠消滅蝗蟲,而且他很怕因為消滅蝗蟲而引來的懲罰,花郎對之一點辦法沒有,最後隻得長歎一聲,既然勸解無用,那他也就隻好用其他陰謀詭計了。

用陰謀詭計,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而就算他用了陰謀詭計讓百姓滅掉了蝗蟲,可也不如開展滅蝗這樣的大活動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