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隻有一晚也不能放鬆,暫時先監控著吧。
組長知道,這個案子需要特殊部門了。
…………
淩羅坐在警車裏,降下車窗,微風撲麵。
望向窗外人來人往,心,終於不那麼浮動了。
京都這兩年,變化真的大啊。
這種綠化,綠樹成蔭也不過如此了,真是以前不敢想的事情。
欣賞著熟悉的風景。
過往的車輛中,豪車數量似乎越來越多了呢,淩羅腦中胡思亂想著。
一旁,納蘭有一搭無一搭的和淩羅聊著,平複他的心情。
其實警部與京都大學距離很近的。
是納蘭故意繞遠了,而且專挑人流多的路走,盡是商城主路。
這便是證人心理學了。
納蘭雖然魔女習性,但不任性,她沒忘記組長的吩咐。
雖然淩羅的膽氣,讓人不敢恭維,但畢竟是重要的目擊證人,不能怠慢了。
證人心理學中,描述的很清楚。
證人,在看到某些虐殺,殘殺或非正常凶殘死亡後,部分會產生非常不適的反應。
這因人而異。
輕度者,頭暈惡心,呼吸困難,就結束了。
重度者,精神失常的,精神汙染的,也不是沒有。
想解決,就要先知道這類人此刻的心理。
不過這早有總結,有兩點要特別注意。
第一,證人不想與人接觸,但卻希望看到更多的人流。
很矛盾。
但說白了,就是剛看見虐殺,心理極度恐懼,恐懼與人接觸。
但卻希望看到更多的人氣,來添補心中那股恐死感,也即是死氣。
第二點,那就是想要逃避。
人類在遇到未知,或者不可控的情況,甚至觸及內心極限時,就會恐懼。
而逃跑,正是生物麵對恐懼的本能。
人類也不例外。
這種證人心理,是可以平複的。
書中說,一輛車就可以完美解決。
第一,人身處車中,半封閉的車內空間,就代表不會與人接觸。
這就好似證人那已經半封閉的內心。
但證人卻可以透過車窗,看到車外潮汐般的人流,足以洗刷心中那突來的死氣。
第二,車,是會移動的。
而移動,有時就是逃避的表象。
人的心,亦或叫做人的大腦,是會被欺騙的,移動的車,正是充當了這種欺騙。
事實上,淩羅並沒有逃避了什麼,但這種隨著車移動的身體感知,卻實實在在的,讓他感覺陣陣心安。
生理上的感官,恰好欺騙了內心的認知。
淩羅感覺自己的內心,正在逃離負麵情緒。
非常經典的心理欺騙手法。
現代大潮中,青春的男男女女們,喜歡在失戀後打個滴滿世界亂逛就是這種原因。
這是下意識的逃避,一種自我治愈。
證人心理學這本書,納蘭不知道誰寫的。
不過看起來,效果很不錯嘛。
起碼淩羅那亂抖的雙手,已經平複,沒有那種受驚刺蝟的感覺了。
恩,心理學裏似乎又有一條,好像是過猶不及。
納蘭知道,自己還是要引導淩羅說些話的。
以防孤僻症。
“淩先生,你的全名叫什麼啊?你看,咱們差不多大,我總不能一直先生先生的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