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站
台灣:幾十年都沒怎麼漲過,石班瑜兼職做導遊
說到台灣配音行業的現狀,石班瑜曾對媒體表示:“從我入行前10年開始算,到如今我入行30年,近40年的時間,錄一部30分鍾卡通片的薪水基本沒有變化。1985年我配一集電視劇的價錢,到現在還是這樣。但是其他行業的工資已經漲了幾十倍了。”據記者了解,台灣配音演員如今配一集動畫片大概能收入600新台幣(約合120元人民幣),配一集電視劇大約能收入1000新台幣(約合200元人民幣)。
周星馳這幾年作品減少,甚至退居幕後,石班瑜的收入也減少很多,為了補貼家用,2009年他開始兼職做起了台灣導遊。談起其中原因,石班瑜說道,“配音環境因為(惡性)競爭而越來越糟,而且不尊重配音的專業性”,另外,“在錄音間有不見天日的感覺,當導遊可以出去遊山玩水,我也把自己當成遊客”。
內地:有人一集賺100元,有人一部電影就上萬
據吳淩雲介紹,內地配音演員的收入跟台灣同行差不太多,“剛入行的,大概一集也就100-200元,普通配音大概300多元一集,差距不會特大。”而這一說法也從《甄嬛傳》“祺貴人”的配音閻萌萌那裏得到了印證,據她透露,一般一部30集的電視劇,酬勞不會超過五位數。旺季時,一個月差不多能接兩部戲。這樣平均算下來,普通配音一個月大概有7、8千收入,多一點也就上萬。相比電視劇,電影配音相對“投入產出比”高些,一部電影快的一天就能配完,收入1000-3000元不等,比電視劇要好很多。
當然,每個行業都有翹楚,之前提到的宣曉鳴,因為是薑文和發哥欽點,現在配一部戲能拿到五位數的價碼。季冠霖也是塔尖一族,《美人心計》的製片人張君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對記者表示,“她配完一部劇拿到六位數也不算多,但這算是配音演員中最貴的了。”
除了這些專業的配音演員,明星偶爾也會為一些動畫片配音造噱頭,發行方要借他們的名氣炒一把,所以配一部戲拿幾十萬也是常有。
隨著影視劇市場的逐步完善,有一些對作品要求比較高的導演、製片人越來越看重配音,但是配音圈優秀人才的緊缺狀態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有改觀。
配音不光是語言問題,也是拍攝需求
除了外國引進、香港製造的影視作品需要進行中文配音外,實際上國產劇和國產電影也是“配音大戶”,尤其年代戲、古裝戲更是如此。
記者曾在橫店影視城內觀察發現,一個拍攝園區內,常常有幾個劇組同時開工,劇組間的距離有時就隔了一條馬路——路東邊正在敲鑼打鼓拍結婚戲,路西邊卻在哭天搶地拍出殯戲,差別極大。此外,在影視城中,各個劇組的汽車來回穿梭,而年代戲、古裝戲中又不能出現這種現代的雜聲,所以很多戲沒法做到同期聲錄台詞,隻能靠後期配音。
除了拍攝環境的問題,有一些演員台詞功夫不過關或者一些劇組為了趕工期等不及最後精細的劇本出爐,都隻能依靠後期配音補救。張藝提到,早期香港影視劇拍攝過程中,不少演員說的台詞其實都是“1234”,“因為這些戲邊拍邊播,有時劇本還沒完成,為了趕工期,就想出了這種辦法,等到後期再用配音填充。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很少了。”
行業收入低,優秀人才太難找
2013年,獲準發行的國產電視劇超過了15000集,大部分都需要後期配音。國內不少製作人也直言,目前國內最匱乏的是優秀配音演員。有時候,劇組為了給角色找一個合適的配音,全國上下翻找,比找合適的演員還難。這麼大的市場需求,按理說應該不斷有新鮮血液加入、人才輩出才對,但是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北京就一百多個人”,“香港也就幾十個人”,而且很少有新人加入。
造成這種局麵的最主要原因還是配音演員的收入偏低,暫且不提“國配”童自榮老師至今還居住在一間30平米的房子裏,就算是宣曉鳴和季冠霖這樣的塔尖人物,一部戲的收入也抵不上台前那些大明星一集的零頭。而且工作強度大,沒有任何保障,讓不少人對這個行業望而卻步。
總結陳詞:
配音在影視行業鏈條上,到底有多重要?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創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有多看重。因為在演員的表演中,聲音表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不論是《甄嬛傳》還是《北平無戰事》,它們的走紅與其中精心設計的聲音表演不無關係。
但如今的娛樂圈又是個看臉的時代,不少影視劇並沒有太多藝術追求,隻是一時的娛樂消費品而已。對於這樣的影視產品,高水準的配音的確可有可無。在配音演員薑廣濤看來,國內配音的黃金期遠遠沒有到來,而這個“黃金期”到底何時能來?能不能來?他不知道,似乎也沒人知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