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雙證書”製度下《財務會計》教材建設與教材改革(1 / 3)

“雙證書”製度下《財務會計》教材建設與教材改革

財會研究

作者:陳靜

摘要:根據國家對高職教育的根本要求,在高職院校普遍實施“雙證書”製度的背景下,汲取天津“海河教育園區”及優秀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成功實踐,結合對普通院校較普遍存在的《財務會計》教材的理性分析,聯係我院會計專業教育教學的探索,我們認為必須對現有《財務會計》教材進行改革。著力編著能體現“崗證課”融通的新教材是這一改革的軸心,同時還應重視適應這種教材的“雙師型”師資團隊的培養和適時推行“財務會計”專業考核的“三三製”評分辦法等。隻有這樣,才能凝聚與體現現階段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創新理念,有效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並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關鍵詞:教材改革 財務會計 雙證書 雙師型 三三製

本文係作者主持的河南省2012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雙證書”製度下教材建設》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高等職業教育“雙證書”製度下的《財務會計》教材

21世紀是高等教育普及的新時代,讓新一代人普遍接受到高等教育是現實各國政府都在努力實現的一項重要目標。自上世紀以來開始的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普通高校”與“職業高校”的“平分秋色”格局。職業教育肩負著推動經濟、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使命,它應按照國家教育改革、主要的是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順應時代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的潮流。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職業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全社會實行學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並重製度” (即“雙證書”製度)。結合天津“海河教育園區”的創新經驗,可以看出,在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中凝結了推行“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和“依托行業和社會辦學”的理念。 我們認為,“雙證書”製度下的職業教育要進行包括教材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方法在內的係統改革,必須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這樣才能使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緊密結合,使教學內容與國家職業標準相銜接,全麵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

根據這種思維邏輯,我們重新審視了我院會計專業的《財務會計》課程設置。我們認為《財務會計》是高校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和主幹課程,是會計學專業知識結構中的軸心與主體,且具有極強的應用價值。從課程聯係看,它不僅是《會計學基礎》(或《財務會計基礎》)中會計理性認識和核算方法的延伸、詳釋、提升與具體應用,而且還是講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課程專業技術知識的前提和條件。特別是以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現代職業教育,更應該突出《財務會計》教材內容與方法的應用性、技能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等教學特點,所列案例或舉例說明應密切聯係和結合會計實際工作的職崗要求,著力並強化會計技能及會計綜合素質的培養。除此以外,《財務會計》課程還應與“會計資格考試”協調配合,確保“雙證書”製度在會計教學過程中得以充分體現,從而提高與提升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數量和質量,保證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目前可供高職院校選擇使用的《財務會計》教材版本較多,無論是堅持“管理論”觀點的教材還是主張“信息論”觀點的教材,普通高校《財務會計》教材大都較多體現了會計專業體係的完整性、係統性,講授內容的豐富性和理性闡述的層次性等優勢。而借鑒這些教材改編形成的高職學校會計教材,雖然也注意到了會計業務處理的實際技能,但一般難以擺脫原有教材的框架與教學影響。從職業視角看,其中不少教材存在有以下問題:

(一)教材內容與會計崗位相脫節

這些教材多注重會計知識體係的係統性,往往是為了保證這個“係統性”,而較全麵的對“會計準則”進行複述、闡釋或抽象舉例說明,或忽略或難以從實際出發對會計職業技能進行重點講授與特別關注;再者教材涉及的業務較少論及其經辦過程與具體處理,往往是以編製會計分錄替代會計核算過程,從而缺乏或導致會計教學與實際工作的相互或有機銜接。